葫蘆
王永清
夏天的院子里,,有一蓬葫蘆架真好,。葫蘆藤兒精心編織成宜人的涼棚,嫩生生的葫蘆花開著,,笑盈盈的,,清香襲人,。數(shù)枚葫蘆垂掛于綠葉之中,一個個青嫩,、潤澤,,腰身束起,又寧靜又妖嬈,。整個小院有景可觀,、有美可賞,實為風雅之致,。
午后燥熱,,我在葫蘆架下擺一張?zhí)梢危稍谏厦?,一杯清茶閑散地飄著煙,,或看書、或遐想,,感覺涼意頓生,,心身舒爽。
或看微風里葉翻葉斂,,小葫蘆時隱時現(xiàn),,明眸輕漾,,如美人。聽蜂繞花蕊,,嚶嚶成韻,,俯仰之間皆有情趣。
去年春天,,母親在鄉(xiāng)下院子里種了幾株葫蘆,,搭了一個葫蘆架。剛出土的葫蘆苗是嫩黃色,,模樣柔弱乖巧,。過了幾天,幼苗變得嫩綠,,綠莖一個勁兒地舒腰展體,,逶迤而上。很快,,綠莖又悄然生出觸須,,如彎眉月芽,纖纖繞繞,,兵分幾路包抄上架,,不經意間已是枝繁葉茂,讓人感覺到生命蓬勃生長的快樂,。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三千多年前,,葫蘆就婉約地掛在《詩經》里,。葫蘆的吃法多樣,采嫩綠的葫蘆,,切開,,肉白帶青,可以清炒,、腌著吃,、燒湯,清新爽口,。吃不完的葫蘆,,像削蘋果皮似的,旋轉切成條,,一掛一掛的,,放在太陽下曬成葫蘆干,到了冬天燉肉吃。葫蘆干略有韌性,,嚼著嚼著,,那自然的清香,一點點打開,,悄無聲息地沁人心脾。
秋冬之時,,葫蘆藤兒干枯了,,葉兒落光了,葫蘆也由青綠變成灰白,,玲瓏地掛在葫蘆架上,。風一吹,搖搖曳曳的,,有種攝人魂魄的魅力,。熟透的葫蘆可以做成各種生活用品。記得小時候,,父親用葫蘆做油壺,、酒壺。用鋸子從中間一分為二,,挖去中間的瓤,,做水瓢、面瓢等,。這些物品綠色輕巧,,能用很長時間。
葫蘆自古以來深受文人大家喜愛,。在莊子眼里,,葫蘆可以系在腰間“而浮于江湖”。王世襄是玩葫蘆的大家,。他的著作《中國葫蘆》,,寓學問與趣味之中,點點滴滴,,別有情致,。齊白石大師的《葫蘆圖》,用濃艷的檸檬黃畫葫蘆,、用濃淡的墨色畫葉子,,兩者交相輝映,給人以強烈的視覺美感……
去年,,朋友送我一件火繪葫蘆藝術品,。他的葫蘆畫線條流暢準確,人物形態(tài)栩栩如生,,有意思的是題款為“趙公明”,。妻子見了這個小物件,,用紅繩兒系了,掛在門楣上,,說可以驅災辟邪,、招財進寶、保人平安,。
葫蘆,,平平常常的植物,給人一種不媚不俗的感覺,。它連著純真的往昔,也裝著清貧日子里的點點滴滴,。如今,,種葫蘆的人很少了,但我每年仍不忘種上幾株,??粗鼈兟L,心生喜悅,。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