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王汝雕同志
靳水旺
這些年來,總會不由得想起一個人,那就是王汝雕同志。王汝雕之于我,,年長20多歲,可謂長輩,。雖共事時間不長,,卻給我以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官員,更是臨汾文化界一位公認的史志大家,。
初識王汝雕同志是2011年的春天,,當時我到市志辦任職,正是《臨汾市志》編修等工作接續(xù)啟動的艱難之時,。因其并非坐班編輯,,倒也沒有過深的印象,只是高高的個子,,挺拔的身材,,白皙的面龐上一雙大大的眼睛明亮而清純。接下來的多半年時間,,他在家編纂《臨汾市志》個別卷章的志稿,,偶爾來編輯部查些資料,與我做一些編輯對接,,相互的交談中,,我才慢慢了解他已退休近十年,在參與《臨汾市志》編修的同時,主要精力投放在臨汾《三晉石刻大全》縣(市)卷的審核上,。他畢業(yè)于中國科技大學地質專業(yè),,少時讀過不少的繁體字書,唐山地震后主持全區(qū)地震史料的普查,,開始在文史領域不斷建樹,,尤其對臨汾歷史地情研究有著獨特的專長。
深入了解王汝雕是在2011年冬季之后,。當時,,《臨汾市志》編修進入總纂階段,但缺編內容仍然很多,,特別是臨汾古代史資料非常缺乏,,相關卷章的編纂遇到極大困難。在多方尋覓有關學者難以勝意的情況下,,我以其可勝任的直覺邀請王汝雕進入總纂班子,。起初,他并不愿意,,兩次誠邀后接受任務。接下來的兩年總纂中,,我逐漸深知他淵博的學識,、超凡的能力和直爽善良的為人,集德,、才,、能、廉于一身,是一位多么勤奮,、敬業(yè),、造詣深厚的史學大家。按照分工,,他承擔四冊《臨汾市志》第一冊的總纂任務,,700多個日子連續(xù)奮戰(zhàn),花費巨大精力考證增補了臨汾5000年的大事記述,,以其獨到的專長補齊了建置區(qū)劃,、自然地理、自然資源卷的大篇幅缺項,,運用積累的豐富史料完善了人口卷的內容,。同時,親自上街測量市區(qū)街道的長寬,,多次深入水文等單位和部門查尋資料,,使城鄉(xiāng)建設、科技,、交通等卷的編纂快速完成,。在環(huán)境保護卷中,他創(chuàng)新增補了臨汾古代環(huán)境變化的內容,,使之成為全國志書該卷最完整的典范,。除完成第一冊130多萬字的總纂任務外,他還承擔了唐堯文化,、宋金元明清平陽職官,、古代人物、文物金石等卷章的具體編纂工作,,并在全書41卷志稿的集體審核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說,,以其一人之力極大地提升了《臨汾市志》的編纂水平,。
王汝雕治學嚴謹、作風干練,。在史學問題上,,他有著扎實的史料學功底和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知道什么資料從哪里找,、什么史料可用,、什么不可用、什么可以辯證地吸收,,提出談文化不能脫離歷史,、研究歷史不能與考古和自然科學結論相矛盾,、引用古籍要慎重,、注意綜合分析、不能人云亦云,、以訛傳訛,,并在志書編纂中身體力行、一以貫之,。這種科學精神和嚴謹作風,,在學風問題較為突出的當時,就像一縷清風,、一束陽光,,總給人以信心、光明,、愿景和希望,。同他一起工作的兩年中,我有不少的地質文史知識向他請教,,同行的編輯老師也經常向他咨詢或探討相關的史實問題,,他總是平易近人、直抒觀點,,沒有半點傲嬌慢怠,。特別是遇到需要動身解決的問題,總是立即起身,,邁開長腿,,即刻查尋解決。對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總是記下來回家或到他知道的地方查找,,并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帶來答案,從不拖延或應付了事,。這對一個70歲的老人來講是多么的不易!況其身患癌癥,,一直處在治療之中。他同時是個全才,,電腦打字復印,、收發(fā)電子文件、網上多渠道搜索,,查找甄別資料,,均能較熟練操作,編輯部的同志無不敬佩,。
王汝雕同志為人純樸,、淡泊名利,。他有近20年處級領導干部經歷,穿著一貫整潔樸素,,面色始終淡定平和,,眼神總是明亮純凈,,待人接物開朗熱情,,沒有半點虛浮和所謂的“官氣”。特別是在市志編輯部工作的兩年多時間里,,多的總是付出,,從未講過報酬,對以往拖欠的稿酬也是只字未提,,令我十分感動,。他告訴我錢財取之有道,不能爭的不爭,,不該拿的不拿,。他就是這樣一個在個人和家庭利益上顯盡“無能”“沒有作為”的人。
與王汝雕同志的最后一次聯系是在2014年12月初,,我打電話邀請他擔任二輪《隰縣志》的評委,,電話那頭,聲音有點沙弱,,說身體有點不適,,不能應邀參加評審了。我雖知其患病,,但想他平時還是健康的樣子,,一時不會有大礙,也就沒有多想,??删驮?3日評完《隰縣志》返回臨汾的路上,聽到他辭世的噩耗,,深感痛悔而不安!無論如何,,我該在他病重期間去看看他,或者至少在其離世前見他一面!
返臨后,,市志辦工會送了花圈,,我與志辦的同事到其家中吊唁,簡陋布置的小小祭臺上擺放著他的遺像,,仍然那樣平和端祥,。幾部著作伴隨著他。幾碟供品,、一炷香燭,,如他的家一樣簡陋而有點寒酸,。遺體告別的那天,來客不多,,生平介紹不長,,兒子的祭文更短。他靜靜地躺在那里,,臉上顯得消瘦,。簡飾的靈堂與他對名利的態(tài)度一樣寡淡。
一個公認的好人,,一個嚴謹的學者,,就這樣走了。留給我們的是無比的痛心與思念,。他多年來一直是臨汾市志辦的好朋友,,一位廣受尊敬的史志專家。除參編《臨汾市志》外,,他還出版了《山西地震碑文集》《臨汾建置沿革》《臨汾地理歷史研究》等專著,,與人合著或參與編寫了《中國地震歷史資料匯編》《中國特大地震研究》《臨汾歷代碑文選》《洪洞金石錄》等一批頗具歷史文化價值的著作,應邀評審《翼城縣志》《襄汾縣志》《曲沃縣志》《臨汾市城鄉(xiāng)建設志》,,公開發(fā)表了《平陽官署考》《平陽古城的歷史變遷》《法顯故里探尋》等大量地情研究論文,。
每當觸及這些著作的時候,每當工作處于彷徨的時候,,我的腦海中便會浮現出他標致的身影,、雋秀的容貌、伏案寫作的端姿,,以及他的學識,、他的做事、他的為人……給我以賞心,、以化開旋即而來的傷感,,更給我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勇氣。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