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筆書寫“真性情”
——李婷散文新著《圭江流韻》賞讀
王友明
相逢是首歌,,連著你和我。
在2017年7月,《東方散文》雜志舉辦的首屆“國際東方散文獎”頒獎典禮期間,,我與嶺南女子李婷有緣相逢,。
自此,我對李婷的作品便格外關注起來,。隨著歲月的沉淀,,我與李婷之間的文緣越發(fā)深厚。
初冬一日的傍晚,,我收到李婷從廣東東莞快遞過來的,、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的散文新著《圭江流韻》。
拆封的那一刻,,仿佛有一縷溫暖的春風,,從書卷里吹來,我頓感身心愉悅,。
當晚,,我坐在臺燈下,精心閱讀起李婷的散文集來,。我真心感謝李婷,,千里贈送精神食糧,讓我獲取一次閱讀的享受!由于其中的作品我?guī)缀跞块喿x過,,所以,,重新閱讀,十分輕松愜意,。
夜深人靜,,凝神細思,我感悟著李婷散文鮮明的寫作特色,。她以熱烈濃郁的情感,、洗練凌厲的筆法和放逸優(yōu)美的墨韻,秉筆書寫出一篇篇“真性情”的作品,??芍^是“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發(fā)乎邇而見乎遠,,喜則真喜,,怒則真怒,無澆偽之心,,無掩飾之態(tài),。”品讀字句之意,,聯想創(chuàng)作背景,,我感同身受,,似乎置身其中。
從多年散文創(chuàng)作的實踐中,,我切身體會到,,要想寫好散文,必須要付出“真性情”,。只有飽蘸著“真性情”墨水書寫出來的文字,,只有從內心深處發(fā)出來的聲音,才能歷經時間檢驗,,成為令讀者感動稱道,,銘記于心的佳作,才會被傳播久遠,,才不愧“我心”為文的努力,。
讀罷李婷《桑梓熱土》中的12篇作品,我真的被字里行間充滿著的濃郁鄉(xiāng)情與裊裊鄉(xiāng)音所感動,、所震撼!
在游子心中,,故鄉(xiāng)最美,縈繞于懷;鄉(xiāng)情最重,,銘刻心頭;鄉(xiāng)音最親,,陶醉其中。
《家鄉(xiāng)的母親河》是集子里的開篇之作,,在結尾處,,李婷直截爽快地寫道:“面對汩汩噴涌的源泉口,俯下身子虔誠地跪下,,捧起甘洌的河水痛飲下去,。頓時,血液里律動起母親的脈搏,?!彼门f時的最高禮節(jié)“下跪”,表達了對母親河的虔誠,,對故土鄉(xiāng)情的摯愛,。這一個“跪”字,恰到好處地彰顯了“真性情”的可貴品格,。
早在遠古時期,,先民們便沿著河流定居生活,繁衍生息,,故把河流稱為大地的血脈,。更由于河流世世代代滋潤著大地、哺育著人民,,成為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搖籃,,才把很多河流稱為“母親河”。李婷筆下的母親河——“北流河”,,孕育了這里的文明,,哺育了這方中華兒女,是北流人民的搖籃,,其歌頌這條河的真正意義就在這里,。
文章運用宏大、細膩,、真情的筆觸,,描寫了北流河的前世今生。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李婷對家鄉(xiāng)是無限熱愛的,。否則,她不會對家鄉(xiāng)的一條河流,,了解得如此清晰,,抒寫得如此深情!
《我的家鄉(xiāng)叫北流》中有句:“不管走到哪里,永遠不會忘記我的家鄉(xiāng),,心底總在深情地呼喚著她:北流,、北流、北流……”《我的沙塘 我的家》中有句:“不管我游走何方,,寄身何處,,都不會忘記:我的沙塘,我的家,?!薄哆h逝的年味兒》中有句:“站在村口的我,望著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不由得悵然若失,,一聲長嘆?!边@些飽含“真性情”的簡短文字,,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抒發(fā)著對故鄉(xiāng)的真摯愛戀與深厚思念,。這一點,對同是客居異鄉(xiāng)的我來說,,感同身受,,觸動很大,讀起來倍感親切,,時時動容,。
《長在心頭的龍眼樹》一文,,尤其深情款款。不要說作品的內容和質量如何,,單看題目就真情無瑕,,令我心靈悸動。
試想,,如若沒有“真性情”,,一棵蒼老古拙的龍眼樹,豈能長在心頭?!
《尋找沙街的影子》亦是一篇“真性情”作品,,是走心的文字,。李婷正是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深,思戀之切,,才以一種“真性情”的態(tài)度,,去探究沙街的歷史蹤跡,去尋找歷史名人留下的影子,。她把這些蹤跡,、影子與自己的真摯情愫融為一體,納入筆端,,讓沙街的影子變成現實的圖景,,活靈活現在讀者的面前。
李婷書寫故鄉(xiāng)的其他作品,,也都充滿著濃郁的情感,,這是用“真性情”譜寫出的一組高亢的真情頌歌!
《骨肉情深》中的11篇作品,是李婷飽蘸著“真性情”的墨水寫就的,,凸顯出一種人間最美的情感,。
在《我給母親洗腳時》,李婷深情地說:“洗著,,搓著,,我那抑制不住的情感,化作滾燙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滴落進泡腳盆里,。”這句“真性情”的話,,戳中了我的淚點,。淚水瀅瀅,思緒綿綿中,,我不禁想起了《為父親洗腳》時,,流下的傷感與愧疚的淚水。
行文至此,,我驀然想起劉備去世前,,曾在給其子劉禪遺詔中的叮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贝藭r,,劉備表達的就是一種“真性情”。我想,,凡是一個具有“真性情”的人,,孝敬父母,一定會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只有如此,,一旦失去時,才不會因“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抱憾終生,。
《一件毛衣》一文,我是流著眼淚讀完的,。文中的情景,,母女的對話,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弦,。特別是讀了那句“聽罷母親的這番話,,一股暖流涌上心頭,情不自禁地俯身跪下,,埋頭于母親的雙膝之上,,任由感動、內疚的淚水噴涌而出,,無聲流淌……”瞬間,,當年,我與母親別離時,,淚流滿面的場景,,浮現眼前。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傷啊!
我想,,這一針針一線線織成的毛衣,,耗費了母親怎樣的心血,傾注了母親何等的情感啊?!而作為女兒,,又該報以怎樣的情義呢?!李婷做得很好,,在當今時代,仍然穿著母親織的那件毛衣,,這是一個“真性情”的人,,感恩母親的一種態(tài)度,、一種品德,值得稱贊!
親情作品里,,除了寫給父母的語句,,就是寫給兒子的文字,不同的表述,,一樣的深情,。反復閱讀著李婷從心底里流淌出來的“真性情”文字,我的心被久久地震顫著,,常常是淚濕雙目,。
《古風彌漫》《詩意行走》《山情水韻》三輯中的27篇游記作品,完全是采用了中國畫白描的一種技法,,不著顏色,,自然純樸,字里行間涌動著“真性情”,。
《曲阜的雨》一開頭,,直率地抒發(fā)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約甘、豫,、吉三文友自齊國故都淄博而來,,到曲阜是專門來拜謁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孰料,,老天爺不給力,,陰著個臉沒完沒了地下個不停。曲阜的雨不像我的家鄉(xiāng),,或酣暢淋漓,,或纏綿不止。曲阜的雨,,沒有定式,,一會兒急促得像打擊樂,一會兒又似抒情曲,,完全是由著性子來,。”李婷以“雨”為“線”,,串聯全文,,用自然之筆,寫景抒情,,無斧鑿之痕,,有興寄之意。
《南陽河畔拜范公》如此袒露心聲:“他那溫和的臉龐,睿智的目光,,以及巍峨的身軀,,都給了我一種既威武又溫情的親切感,讓我體味到了他渾身蘊藉的正能量,,禁不住熱血沸騰,。心想:雖說歐陽公、富公都受到人們的尊崇,,而我卻更傾心于范公,,假若說他活在當今的話,保不準我會以身相許呢,?!甭犅?,哪里有一個嶺南小女子的矜持,,展露無遺的完全是一種率性而為的品性。李婷這種行文情感飽滿,,真摯而不做作的“真性情”,,著實令我欽佩!
讀了這段絲毫沒有掩飾的文字,給我最深,、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真性情”,。
黑龍江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張雅文說:“一個人要敢于正視自己的不足,,我從不怕暴露自己的不足,。”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是一種“真性情”,,是一種精神境界,是難能可貴的,。
我覺得,,僅僅以上述游記作品為例,也就足夠了,,其他的無須贅述,。
魯迅先生曾有12字箴言:“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崩铈玫奈淖?,就是如此,沒有任何做作與賣弄,純粹是用“真性情”鑄就的“真”文字,,是發(fā)自內心的由衷之言,。
我認為,“真性情”是一種既是先天與生俱來,,又是后天逐漸修煉的品格,。為人為文,“真性情”小視不得,。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