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春
王永清
俗話說,,春打六九頭,立春也叫打春。久囿隆冬,打春了,感覺就像厚厚的云層終于撕開了一角,,露出了純潔的藍(lán)天和明媚的陽光,側(cè)耳便可聽到花開的聲音以及清越的柳笛聲,怎不讓人心情舒暢?
凍僵了的土地緩緩醒來,,舒活舒活筋骨,,發(fā)了細(xì)微的輕響,隱隱有一種膨脹充溢在空間,。虔誠地捧土在手,,溫涼、親切,,一股麻酥酥的喜悅,,迸心而出。冰雪迅速化去,,變成一汪汪春水,,跳宕急湍,演奏出一瀉千里的歡歌,。
小時候總疑惑為啥要把一個嬌俏的春天和這個“打”字聯(lián)系在一起,,好像把嫵媚的春姑娘變成了一個“女漢子”。后來想明白了,,其實(shí)這打春,,比立春,要通俗得多,,搶眼得多,,也生動得多。你想啊,,經(jīng)過整個冬天的落寞蟄伏,,春天的大門一打開,春就帶著色彩,、氣味,、節(jié)奏,撲面而來,。白天變長了,,風(fēng)柔軟了,太陽暖和了,,行走在春光里,,閉上眼睛,仿佛滿襟滿懷都是花香草香,。
其實(shí)打春不過是春天即將到來的前奏,,這時候,還有些春寒料峭,,燕子也沒有從南方飛回,。可是,,人們苦等了一冬,,打春了,,想像姹紫嫣紅的春天就在門口招著手呢,有希望枕著,,心里就格外暖和,。
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再沒有比打春更讓人心花怒放了,。這里的“打”字,,透著歡悅,透著喜慶,,含著激情,,有鑼鼓敲打的熱鬧勁兒,有載歌載舞的歡騰勁兒,。打春了,,孩子們閑不住了,嬉戲在春光里,。一只只色彩鮮靈的風(fēng)箏在湛藍(lán)的天空中飄蕩,,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打春來自“打春?!保写叽褐??!毒┒硷L(fēng)俗志》中記載:宮前“東設(shè)芒神,西設(shè)春?!?。禮畢散場之后,“眾役打焚,,故謂之‘打春’,。”民間有首春字歌描述的就是打春牛的情景:“春日春風(fēng)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p>
其實(shí),牛是農(nóng)人眼中的寶,,自然舍不得真打,,農(nóng)人把牛從牛欄里牽出來,在場院里溜達(dá)幾圈。輕輕拍打著牛背,,帶著憐惜,,透著親昵,也帶著善意而親近的提醒:伙計,,春天來了,是該舒展筋骨,,準(zhǔn)備春耕了,。
一句“打春了”, 也是委婉的提醒,,對兒孫,,給鄉(xiāng)鄰,還有個把慵懶的人,。一年之計在于春,,不要辜負(fù)了這好時光,需要好好盤算呢,,要把一年的目標(biāo)安排好,,謀劃好,然后一步步去落實(shí),。把握了春天,,也就把握了一年的好收成,好日子,。
打春了,,緊接著,花朵以花朵的姿勢綻放,,青草以青草的模樣碧綠,,萬紫千紅的春天就要來了。東風(fēng)解凍,,所有的土地也都變得豐滿柔潤,,精神抖擻,種子孕育著新的生命,。辛棄疾在《漢宮春·立春日》中寫道:“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春天就這么無遮無攔地走來了,。
“打了春,赤腳奔”,。春天了,,一定要赤著腳去田埂上走走,感受暢風(fēng)和煦的隨和,感受泥土撫摸腳板的微癢,,感受正在向我們奔跑來的春天,。
責(zé)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