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xiāng)的麥田
□賈炳梅
我的家鄉(xiāng)地處八百里秦川關中平原最西部,,小麥是主要農(nóng)作物之一,。一壟壟麥田是家鄉(xiāng)田野里最常見最普通的存在,是家鄉(xiāng)人們賴以生活的保障和希望,。
每年秋后播種的小麥,,在冬天以一片蔥綠點綴著蕭瑟荒蕪的田野,寒風凜冽冰雪霜凍,,于它毫無影響,,蟄伏的小麥以鳳凰涅槃的勇氣在等待。雪消冰解,,深埋泥土的根開始逐級分蘗,,吸收大地營養(yǎng)積蓄力量。經(jīng)春風輕拂春雨細潤,,麥苗一個骨碌翻起身,,如雨后春筍般長勢迅猛,一天一個樣……陽春三月之后,,大地萬紫千紅,,但再鮮艷的花也敵不過滿眼的麥田綠!
四月,,麥子悄然開花,,不動聲色地借助風力,雌雄花間開始傳粉,,只需要兩三天就孕育出新生命,。如若老天降點小雨,麥穗就會如喝飽的牛犢撒歡兒似的猛竄,。清晨,,從地頭走過,頂著露珠兒的麥穗齊刷刷站立,,微風過處,,麥地蕩起一撥撥綠浪,希望的原野開始晃動,,晃著晃著,,就晃開了家鄉(xiāng)莊稼人的心花……
小滿過后的麥田如一幅油畫,,色澤不斷轉(zhuǎn)化,由淺入深的綠色漸漸泛出銀白綠又逐漸加進了黃,,在從綠到黃的轉(zhuǎn)變里,,麥粒變得飽滿,。一縷略顯暖意且濕潤的風吹過,,眼前一層一層麥浪波動著,閉上眼,,仿佛嗅到了一絲豐收在望的喜悅,。
兒時每到這個時候,我們一群小伙伴就相約著去麥田邊,,偷偷掐一大把顆粒飽滿的麥穗,,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圍成一圈用從家里偷偷帶來的火柴將柴草點燃,。每人分一兩根麥穗拿在火上燎烤,。然后顧不得燒燙,在手里揉搓麥殼,,直到烏黑發(fā)燙的手心里只剩下一顆顆青綠發(fā)黑的麥粒,。我們常常將自己弄得滿手滿嘴都沾滿黑灰,甚至將小臉蛋也染上一道道黑色,,但青麥燒熟后說不出的清香味道和柔韌的嚼勁,,依然讓我們樂此不疲。如果被大人們發(fā)現(xiàn),,自然少不了狠狠責罰,,然而那特殊的香味和歡樂至今難忘。
端午前后,,人們一年當中最忙碌最喜悅的時刻就到來了,,幾乎一夜之間,金燦燦的麥黃就席卷了整個田野,。風起時,,金色的麥浪一撥接一撥傳向遠處。人們開始摩拳擦掌,,為一場如火如荼的搶收大戰(zhàn)做各種準備,。
麥子成熟期很短,大約半月左右,,如不趕快收割,,麥粒就會炸裂在地里。如若遇上連陰雨,,不能及時收割回來的麥子就會長芽,。所以每年夏收就如同“龍口奪食”,小時候每到收麥時,學校都會放“麥徦”,,大人小孩都會參與到熱火朝天的收割當中,。大人們彎腰弓背鐮刀揮舞,汗珠亂飛,,黃燦燦挺立的小麥隨著人們手里鐮刀的舞動應聲倒下,,被扎成捆。我們一群小伙伴跟在大人身后,,提著小竹籃,,歡天喜地撿拾遺落的麥穗,撿拾豐收的喜悅,。
緊張忙碌歡快的麥收過后,,糧食顆粒歸倉,暫時空曠起來的大地如激戰(zhàn)過后的戰(zhàn)場,,平靜里透著勝利的喜悅,。而下一場播種又將緊鑼密鼓地開始……如今,機械化耕種早已取代了人工收割,,原始熱鬧的麥收場面只能在記憶里尋找了,。不管以何種方式耕種,家鄉(xiāng)的人們總會周而復始的在這片土地上幸福辛勤地耕耘,,麥田依然以它別致的景色給大地添彩,,給家鄉(xiāng)人以憧憬和希望!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