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時光的“脈象”
葛亞夫
端午節(jié)稱得上“活色生香”,,插艾蒲,、吃粽子,、祭屈原……意味深長,。但我一直把它當(dāng)作一個節(jié)氣,,時光的脈象——三候,,麥子熟,、杏兒黃和娃趕考,,有條不紊,。
《說文解字》里載有麥子的身世:天降瑞麥,,像芒刺之形,如足行來……
緣何行來呢?而且還要?dú)v經(jīng)秋冬春夏!它一定有自己的目的和抵達(dá),。選擇在端午前后成熟,,也讓它的行走更像是赴一場盟約。草木有本心,,哪怕一穗麥的心思,,都難以揣測。
蘇頌說,,小麥秋種,,冬眠,春茂,,夏實(shí),,具備四季中和之氣,在五谷中營養(yǎng)最高,。
論學(xué)識,,父親與蘇頌是云泥之別,但對麥的理解,,他不比蘇頌差,。看看葉片,,就能判斷麥的成長狀況;咂咂麥穗,,就能預(yù)知麥的成熟情形。他熟稔麥的性情,,就像洞悉我的品性,。望聞問切,都運(yùn)用得游刃有余,,哪里有了病癥?怎么治療?他總能一語中的,。
《詩經(jīng)》曰:“爰采麥矣?沬之北矣,。云誰之思?美孟弋矣?!丙渷砹?,思念的人呢?
畢業(yè)后,我留在南方,,飲食一直不習(xí)慣,。原是因?yàn)楸狈椒N麥漫撒,麥子皮薄面多;南方種麥撮撒,,麥子皮厚面少,。父親的藥方簡單:不適應(yīng)就回來?;蛟S,我也是他的麥吧?我回去了,,但沒有回家,,和父親隔城相望。
父親搓麥穗,,讓我嘗,。新麥性熱,陳麥平和,。我終于與父親和平相處了,。
端午就是時光的暗語。麥子熟時,,杏也如約黃了,。所以,杏也叫麥黃杏,。
杏花美,,杏更秀色可餐。篆文的杏字,,就像果實(shí)掛在樹枝上,。望一眼,便讓人口舌生津,。
家里的杏,,每年都碩果累累。我想,,那是因?yàn)槟赣H吧!她常在樹上曬衣服,。那時,母親美得就像杏,。
麥子熟,,杏兒黃,,娃兒也要赴約了。在端午,,他們誰都不紀(jì)念,,只銘記青春。
這場約,,古時叫趕考,。一個“趕”字,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道不盡學(xué)子十年寒窗苦,。如今叫高考,一個“高”字,,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訴不完懸崖百丈冰。夏天很熱,,為了詩和遠(yuǎn)方,,他們的人生只有眼前的考試。他們恍若又回到生命最初的狀態(tài),,競跑于獨(dú)木橋上,。
收了麥,吃了杏,,考了試,,過了端午。他們和時光又各奔東西,。
端午是節(jié)日,,也是節(jié)氣。無論紀(jì)念誰,,都是對時光的一種緬懷和念想,。
責(zé)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