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里的中華性格
□ 楊小華
對于端午節(jié)的真正含義,在我小時候懵懵懂懂的印象中是不知曉的,。從記事以后,我才開始明白只有到了端午節(jié),,才有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賽龍舟與吃粽子,,才有一些青年男女用來表達濃濃愛意的香囊,,才有婦女小孩爭相佩戴的制成美麗芬芳的花環(huán)佩飾的艾草與菖蒲……那時,我稚嫩的心靈天真而固執(zhí)地認為:端午節(jié),,是雄黃酒和草藥水融合而成的,是打午時水與貼午時符積聚而成的,,是能夠真正顯示中華民族性格的節(jié)日,。不信,請你隨著我手指的方向仔細地看,,那桃弧棘矢的防疫模樣,,那爽滑黏糯的粽子味道,,那排山倒海的賽龍舟氣勢,,在端午節(jié)伴著溫馨祥和的氣氛中交錯地顯現(xiàn)。
端午是給人辟邪祛瘟的,,是防疫的節(jié)日,。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五月俗稱惡月”,。五月入夏,氣溫升高,,蚊蟲四出,,細菌繁殖,,疫病增多,。每到端午節(jié),,最忙碌的要數(shù)大人們,。小時候我看見父母按照古時的習俗,,采取一些措施辟病瘟,?!伴L絲表良節(jié),命縷應嘉辰”,,母親給我和姐姐戴上五色絲繩說是長命繩;“采艾結為人,,懸于戶上,以禳毒氣”,,父親則是灑掃庭院,,在房前屋后灑上石灰水,以菖蒲,、艾條插于門楣,,或懸于堂中以驅邪惡;“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丹”,我看見父親與哥哥等男人們還要喝雄黃酒或菖蒲酒,,飲之辟邪祛疾;甚至村里人采集蟾蜍以陰干,,據(jù)傳說“食之者壽千歲”。
端午是給人甘美食物的,,是享受的節(jié)日,。小時候我看見在端午節(jié)的頭天晚上母親把糯米拌上大棗枸杞等餡料,用箬葉(或柊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有尖角狀、四角狀等,,包好擺放在簸箕里,。次日早晨,母親很早就起床燒火煮粽子,。我一起床就聞著粽子的香味撲鼻,,誘人味蕾。煮熟后從鍋里撈出來,,色澤金黃油亮,,剝開拌著白糖或者紅糖吃,潤滑細嫩,,柔軟黏糯,,齒頰留香,回味甘甜,,去膩消食,,營養(yǎng)豐富。對于這些大大的粽子,,我一口氣都要吃好幾個,,才算解饞。端午節(jié)食粽子,,歷經千百年來仍然深受人們喜愛,,如今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美食習俗之一,。
端午是給人向上力量的,,是振奮的節(jié)日。這天有放紙鳶與賽龍舟等比賽或者游戲,。在我小時候,,父親給我做紙鳶,我看見他在竹篾等骨架糊上紙或絹,然后教我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放上天空,。父親說這叫“放殃”,把胸中的悶氣放出來,,心中就快樂了,。最熱鬧的要數(shù)賽龍舟,父親帶我到江邊觀看,,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之前一般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氣氛很嚴肅,,多祈求福佑、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祭過神后,,安上龍頭、龍尾,。比賽開始,,吶喊助威聲響徹云霄。劃船的也喊著號子,,整齊劃一劃動雙槳,,龍舟如離弦之箭向前逆水而沖,總是給人以精神振奮的力量,。
哦,,端午,端午,,其中華性格和道德感召力,,總是散發(fā)著中華民族追念先賢、求真向善,,平安和順,、祈福納祥,,生生不息,、勇爭上游的氣質與形象,影響與帶動著世世代代中華兒女不怕路途遙遠坎坷而繁衍生息發(fā)展,,不停地向前,、永遠地向前!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