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亢緣
喬忠延
教師李芳芳要出圖書《芳香豆瓜》,,請我作序,。初入社會,我曾任教數(shù)年,,明白教育工作的辛苦,。辛苦執(zhí)教還要寫詩著書實在不易,自然滿口應允,。細讀她的詩,,頓覺耳目一新。她沒有隨波逐流,,與當代故作高深的詩苑合唱,,而是獨自放歌,,發(fā)出心靈的聲音。這聲音大俗大雅,,讓我的思緒居然想到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尤其是讀到她筆下變幻多端的《大海》,,居然激蕩出“啥都不是事”的胸懷浪花,,哪能不為之叫好。由此我想到了從王勃筆下衍生出的成語“人杰地靈”,,但我更喜歡將之用作“地靈人杰”,。在我眼里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一方人是一方水土的果實,。我便問她是哪里人,,問出的是堯都區(qū)東亢村。
這可真是緣分,,東亢村的幾位熟人一下出現(xiàn)在腦際:亢志健,、張守國、田家彧,、亢振洲,。亢志健和張守國是我臨汾三中初65班的同學?,F(xiàn)在看初中學歷對任何人不會有絲毫觸動,,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比比皆是,。可在1963年,,我們這些初中生是在3%中汰洗入校的,。常常不少村莊考不上一個學生,被戲謔為“推光頭”,。我們一個班就有兩名同學來自東亢村,,不能不刮目相看這方水土的不凡。
更為有緣的是,,1983年我從臨汾縣教育局調到縣委政策研究室工作,,東亢村的田家彧先生就是我的上級。那時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給領導寫報告,,大會小會的講話都出自我們的筆下,。田家彧既是我的領導,也是我的老師,跟著他學到了不少寫公文的經驗,。讓初時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的我,很快駕輕就熟,、如履平地,。最為令我終身難忘的是,他給我創(chuàng)造了特別寬松的寫作環(huán)境,。在教育局工作期間,,我在《人民日報》發(fā)表了散文《喜酒》,且屬于新中國成立以來全縣最早的一位,,一時間聲名鵲起,。到縣委工作后,我繼續(xù)發(fā)表散文,,便有人背后嘀咕我不務正業(yè),。田家彧先生聽到后告訴我:“那是嫉妒,別聽!下去搞調研,,材料一把抓,,回來思考分類,能寫啥寫啥,,寫調查報告,,寫通訊消息,寫散文都可以,?!痹掚m不多,卻打消了我的顧慮,,頓覺天地開闊,,更生凌云壯志。后來,,我以散文創(chuàng)作成名,,躋身全國文壇,,他是放飛我的伯樂呀!
亢振洲與我交往不多,,他進入我的視野是緣于《人民日報》刊登了他的文章《古帝堯陵今何在》。就是因為這篇文章,,我才知道臨汾不止有堯廟,,還有堯陵。這篇文章深深震撼了我,,幾近而立之年的我甚覺愧對臨汾,,愧對生養(yǎng)我的家鄉(xiāng)寶地。從此,我對臨汾歷史文化開始留意,。如今憶起這事便想,,倘要不是他調往北京高就,我可能會接近他學到更多東西,。
李芳芳圖書的正文前有書法題詞,,“才德淑女”幾個字很為熱眼。將隸書和篆書融合一體,,還有甲骨文的拙樸古韻,。古人喜歡用力透紙背評價書法作品的風骨,我則從中看到了深厚的文化積淀,。若是對漢字背后的歷史文化不了解,,很難用如此遒勁的筆法來對應這幾個字。因而問這是何人書寫?答是亢軍,??很娛俏以谂R汾市地名專家會議上相識,哪知道他的筆墨蘊藏著豐饒的文化底蘊,。而亢軍和李芳芳竟是同村人,,東亢村藏龍臥虎不能不引起我的矚目。
矚目東亢村,,這方水土可真是氣度非凡啊!東邊丘陵起伏,,西面沃野平坦,每撒一粒種子,,都可以長成夢境里的富庶風景,。最為人眼紅的莫過于村里有眼清泉。慢,,且慢,,在別的地方用“眼”字形容泉水堪稱貼切,在東亢村則太小氣,,太卑微,。說得對位些要用“汪”,一汪泉水,。這汪泉水名為沄泉,,早就享譽遠近,明朝曾經忝列臨汾縣八景之中,。詞典上對“沄”字的解釋是:大波浪,,水流洶涌的樣子??梢?,用“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還是虧待了沄泉。倘若形象喻指,,我看沄泉可與大名鼎鼎的趵突泉媲美,。站在東邊更高些的臥虎山上俯瞰,一望無垠的汾河東岸,,方圓百里難見這樣闊大的清泉,,這樣肥沃的良田。你不得不由衷地贊嘆:得天獨厚,。
正是沄泉滋潤沃野,,沃野才會五谷豐登,村人才會豐衣足食,。豐衣足食的村人才會厚重若黃土,,靈秀如清流;才會祖祖輩輩,安居樂業(yè);才會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生生不息,自然人口眾多,,東亢村雖然代代都有像亢振洲,、張守國那樣的杰出人士遠走他鄉(xiāng),如今仍是擁有兩千余人的大村子,。村子大,,廟宇多,香火旺,,加上沄泉滔滔汩汩,,清流不斷,成為周圍十里八鄉(xiāng)廣眾向往的地方,,每旬二,、五、八日逢集,,鄉(xiāng)民簇擁而來,,綿延成風。屆時條條村巷都是街道,,家家門前都是市場,。有楹聯(lián)曰:“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這固然不是東亢村逢集的專利,,描繪其時的盛況卻恰如其分,。
東亢村,,無疑是汾河東岸原野上的一顆亮眼明珠,。
明珠亮眼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輝耀四方的,,就像一壺老酒那樣,要經過無數(shù)人,,無數(shù)代,,用勤勞和智慧將天時和地利陳釀得醇香,醇香,。這一壺老酒從何時壘灶陳釀?有人追溯到唐朝,,有人追溯到漢代,其實追溯最靠實的是考古發(fā)現(xiàn),。東亢村緊鄰著桃園村,,考古專家一鏟下去,鏟出一個距今五千余年的桃園遺址,。桃園者,,莊園的代名詞也。古代莊園,,無不是離村較遠的地塊,,為耕種之便而膨化出來的農忙住宅。久而久之,,或因兄弟分家定居,,或因佃戶變富易主,莊園日漸擴大,,與村落幾近齊名,。如今村與莊早已不分伯仲,桃園亦然,,自古與東亢村就是一體,,一家。那東亢村歷史有多久?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東亢桃園上下五千年,。
五千年古國踔厲奮發(fā)正年輕,一心一意謀復興,。五千年東亢村揚帆振翅再進取,,同心同德謀發(fā)展。東亢村,,這顆璀璨的歷史明珠,,在新時代仍然熠熠生輝!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