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別
張俊杰
在這個世界上跟我最親的人走了!
父親生于1932年農歷九月十三,,如同當時的大多數(shù)人一樣,,爺爺奶奶以務農為生,所以父親的童年與凄苦相伴,,四五歲時因他的老姨父在佃坪山云村小學做伙夫,,父親就跟上老姨夫抬火涮鍋碗以頂學費半工半讀,這也是父親的啟蒙教育,。童年養(yǎng)成的習慣,,使父親一生樂于此事,你做飯他就著急生火,,你飯后小憩,,他就著急洗碗,以至于退休之后有二三十年不走出村里,,我經常琢磨是不是在城里生活怕無火可抬,。
父親天資聰穎,自幼酷愛讀書,,經常給我講他小時候天剛剛微亮就起床晨讀學習,。年少好學,必有作為,,參加工作后又到省財經學院進修一年,,同時也是省財院第一批學生。1985年,,父親到省財院開證明,班主任,、代課老師雖年已古稀,,但都記得這個品德善良、學習刻苦的學生,。所以父親的勤奮成就了自己,,決定了我們家庭的走向,,在一個大家族、單位乃至社會贏得了尊重!
父親在工作期間團結同志,,做事干練,,性格正直。工作有思路有點子,,作風正派,,敢于斗爭,也善于斗爭,,頭腦又異常清醒,,從不干損害別人利益的事情,心存坦蕩,。在我的記憶里,,父親著天藍色中山裝、土色滌卡褲,,上衣口袋永遠插著鋼筆,,寸頭,這是標配,,用現(xiàn)在的話叫小伙帥呆了,,當時也是顏值擔當。
父親仕途其實可以走得更遠,,他這一生有三次機會,,第一次是霍汾分縣,因為是獨子,,父親選擇了回汾西,。第二次是組織選派西進干部,當時收拾好被褥已經在霍州上了火車,,又從窗口扔出,,還是因為自己是獨子,不忍心留下年邁的爺爺奶奶,,后來每次提及此事,,父親都默默無語黯然自嘆。因為吃了獨子的苦,,父親一直喜歡且如他所愿,,我們家人丁興旺多子多福,大家能夠彼此照應享受大家庭的溫暖,。第三次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縣委主要領導談話,,讓父親改任副縣長或是財委主任,父親由于子女多而推辭,。
父親一生從不以權謀私,,但對村里的事情特別上心,,捐贈醫(yī)療器材、購置拖拉機,,特別是退休后在西村生活的前十幾年里,,給時任省扶貧干部出謀劃策,先征求村干部意見,,有沒有為村里干點事,、為老百姓謀點利的訴求,得到肯定答案后,,村里開支委會,、黨員大會確定基調后實行每名黨員包兩戶群眾且必須做通工作。黨員帶頭發(fā)動群眾拆窯洞,、讓院子,、填溝垅,轟轟烈烈經過半年時間,,西村從村中間真正實現(xiàn)了通路,,西村人也實現(xiàn)了祖祖輩輩想都不敢想的夢想。父親不因循守舊,,思想開放,,還有點幽默,他一個人改變了一個村世代流傳的習俗,。父親特別勤快,,正月初二就組織家里男丁一人一挑擔往對面山上地里送糞,這在當時西村是一道風景也是一道年景,。
父親晚年生活是辛苦的,,母親走后30多年,父親一直沒有考慮續(xù)弦,,怕給兒女添累贅,、增麻煩。作為一個男人,,生活瑣事盡力而為,,在平凡中足見父親的偉大。父親的晚年又是幸福的,,每天固守院子,,種菜、摘果,,怡得其樂,,兒女們不停回家看望陪伴,,父親說他的綠色無公害蔬菜,、不含添加劑的豬肉。
2020年7月19日,,父親患病之后,,子孫環(huán)繞左右,兒女帶頭,,媳婿上陣,,孫輩陪伴,敬老養(yǎng)老,,親情所系;侍奉老人,,盡心竭力,這也讓我深深感受到醫(yī)護同樣重要,。同時父親能夠長壽得益于一生勤快,,吃要好、精,、雜但不過量,,早睡早起,一天小睡幾覺,,休息能夠保證,。
2020年9月21日上午,父親因病重回到村里,,子女晚輩回來了,,親戚趕來了,本家鄰居也到了,,中午時刻,,父親面帶微笑環(huán)視一圈,輕輕用手指指了我兩下后進入了昏迷,。天氣不冷不熱,,園子里的萊收完了,院子打掃干凈了,,屋里多年的雜物整理了,,悲雨把道路也灑了,9月23日,,92歲的父親永遠離開了我們……
路近牧溝已怕行,,張家院里最傷情。父親真的走了,,渾渾噩噩的我一直以為父親著急給母親慶祝生日去了,。我年幼時天黃昏藏在灌木后嚇我的父親,河里發(fā)大水時背我蹚洪水的父親,,從小學到高中畢業(yè)一直給我做飯的父親,,生活中遇到挫折,、工作中遇到不順和我徹夜長談的父親真的走了。作為晚輩能給你們這么好的老人做兒女真是我們的幸,,作為長輩能有這樣一群孝順的兒女是你們的福,,我覺得這就是人世間最大的幸福。
父親母親一生勤儉持家,,家風嚴謹,,慈父嚴母對子女的嚴格教育,作為后輩能把兩個人的說教,、優(yōu)點學習好傳承好就能夠足以在社會上立足,。一次在臨汾,父親的同齡人閑座時對我說,,如果這個世界上真有君子的話,,你父親算一個,我想這應該就是對父親一生最中肯的評價和最高褒獎,。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