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忠延
洪洞大槐樹移民
洪洞大移民有效推進了經濟發(fā)展,,山西移民史》記有,,洪武初年全國耕地面積不足200萬頃,到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已增加到850萬頃,。全國所收稅糧達到3278萬石之多,,比元末稅糧1211萬石增加了近兩倍。明代經濟迅速恢復,,這對于社會穩(wěn)定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這只能是對明洪武年間移民的評價,永樂年間計有大大小小的9次移民,,次數與洪武時期相當,,用前面的觀點評價就難以妥當。如果說洪武年間的移民,,是要醫(yī)治元代統治者暴力血腥的創(chuàng)傷,,那么這后來的移民該如何解釋?對此,,官方極少評價,,在河北、河南的民間卻廣為流傳著紅蟲吃人的故事,。所謂紅蟲吃人,,就是燕王朱棣掃碑。碑實際是南京城的功德碑,,即明皇族的功德碑,。掃碑,是前往南京祭祀皇祖,。說穿了是朱棣借祭祀皇祖為名奪取侄兒朱允炆的帝位,。一路征戰(zhàn)下去,弄得剛治愈戰(zhàn)爭瘡痍的地方,,又是赤地千里,,荒無人煙,。這等于說,先前那些移民全倒在戰(zhàn)爭的血泊里,,因而不得不再次移民,,開發(fā)荒涼地帶。明代移民給歷史,,給后人留下深刻反思,。
無論如何反思,移民是確鑿無疑的事實,。移民從大槐樹下遷往中原,,他們的后裔又分散到江南各地,乃至港澳臺和海外,。因而,,華夏兒女,及海外華裔,,都認為他們共同的根脈就在大槐樹下,,就在古平陽?!皢栁易嫦仍诤翁?,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幾個世紀以來,,古大槐樹被當做“家”,、被稱做“祖”、被看做“根”,,已成為炎黃子孫心中的故鄉(xiāng),,向往的家園。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