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忠延
東岳廟里的民間信仰
佛教的地獄就不一樣了,,這里不是死后過日子的地方,,而是轉(zhuǎn)世的必經(jīng)之路。據(jù)佛陀所說,,地獄為六道之一,,輪回者根據(jù)其業(yè)力而往生此道。但地獄不是永恒的,,根據(jù)其生前作為判定下次往生界別場所,。由此可以悟出,這東岳廟已不是一個單純的道教場所,,而是雜揉了佛教信仰的廟宇,。若細思考,那地獄懲罰的作惡的種種行為,,維護的恰恰是儒家仁者愛人的美德,。因而,從這個廟宇里可以觀瞻到中國傳統(tǒng)信仰在古代已經(jīng)多元化了,。至少可以說,,從明代出現(xiàn)地獄,國人信仰已經(jīng)多元化,。不過,,再多元也沒有離開根本宗旨:勸善。
將這種民間信仰認識透徹,、運用到位的是民國年間的蒲縣的知事石映欞,。前面說過,,東岳廟又叫柏山廟是因為廟建在柏山。柏山有柏樹,,郁郁蔥蔥,漫山遍野,,很是壯觀,。可是,,這滿山柏樹差一點化為烏有,。民國初年,盜賊四起,,土匪作亂,,砍伐山林成了風(fēng)氣,柏山的林木也面臨危機,。官家張榜禁止,,衙役四處巡捕,仍然屢禁難止,。眼看好端端的山林就要毀于一旦,,知縣石映欞忽生一計。是日晨起,,即告訴縣吏,,昨夜東岳大帝黃飛虎給冀向魁、曹欞秀托夢,,說是:伐吾山林吾無語,,傷汝性命汝難逃。遂命人取來文房四寶,,硯墨揮毫,,將此語書寫出來,鐫刻成楹聯(lián),,選擇吉日,,敲鑼打鼓,懸掛于山門,。說也靈驗,,從此少有人再敢偷伐山林,偶有斗膽者,,不是摔死崖下,,就是跌斷肢體,后來再也沒有人敢于妄為砍樹,。至今,,此聯(lián)仍然懸掛在門柱上,,而且題款上注有冀向魁、曹欞秀“夢感”,,知事石映欞沐手敬錄”的字樣,。知事借助東岳大帝的神威,保護了林木,。這也告訴世人,,宗教信仰具有的威力,往往超過法規(guī)的作用,。
責(zé)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