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忠延
人才云集的民族革命大學
很快全國18個省,,包括部分北平、天津、南京、上海,,以及東北的流亡青年潮水般涌來,,民大一期即達到3000余人,兩三個月后人數(shù)猛增至5000余人。鑒于學員文化程度差異較大,,民大分成了大學部、高中部和初中部,,學制為半年至一年,。
共設立了幾個分校:第一分校設在臨汾師范學校,第二,、第三分校設在運城,,第四分校設在曲沃。
民大設有軍事,、政治和民運三個系,,主要講授政治課和軍事課。學校施行軍事化管理,,大隊下設中隊,,中隊下設分隊,從大隊到分隊都有軍事隊長和政治工作人員,。按照軍事訓練的要求,,學生每天早晨要集合出操、跑步,、爬山,,練習射擊投彈。在民大授課的名師,,多是自由發(fā)揮,,各講其所長。
如施復亮和何思敬講政治經(jīng)濟學,,陳唯實講唯物辯證法,,侯外廬講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江隆基講蘇聯(lián)研究,,秦豐川講國際問題,,劉達人講中國外交史等。這些課程,,均接近實際,、切中時弊,受到學員的普遍歡迎,。
作為民大的顧問和教授,,李公樸在介紹教師、動員學生入學上也有重大貢獻,,何思敬,、施復亮,、陳唯實等都是他介紹的。李公樸不僅親自授課,,還同杜任之草擬了《民族革命大學綱領》和《民大教學計劃》,。他講過《半年來的抗戰(zhàn)形勢》和《民主政治》等課程,指出抗戰(zhàn)的潛力,,鼓勵全國上下,,團結(jié)一心,同仇敵愾,,抗戰(zhàn)到底,。他身材魁梧,目光炯炯,,語言幽默風趣,,給學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8年2月底,,日軍大舉進攻臨汾,,民大開始沿黃河東岸向呂梁山腹地撤退,繼而轉(zhuǎn)移到陜西宜川,。1938年的夏末秋初,,閻錫山將二戰(zhàn)區(qū)司令部從陜西移駐山西,民大”也由陜西宜川遷回到吉縣的南村坡,。8月間,二戰(zhàn)區(qū)副司令朱德由晉東南回到吉縣,,應邀給“民大”師生講話,,鼓勵大家堅持抗戰(zhàn),收復河山,。
誕生于臨汾的民族革命大學,,在國家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培養(yǎng)了大批抗日人才,。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