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經歷了寒冷的冬季后,人們終于迎來了春的氣息,。2月11日6時,,家住博浩源的王貴生將擱置了一個冬季的山地車推出來,在汾河公園騎行兩圈后,,又到廉政廣場鍛煉了半個小時。
對于健身環(huán)境及健身器械,,王貴生是贊嘆不已,。他在風景如畫的汾河景區(qū)慢騎自行車,一邊活動筋骨,一邊調節(jié)呼吸,。而在健身廣場,,他利用健身器材一會兒鍛煉腿腳,一會兒鍛煉臂力,,忙得不亦樂乎,。
王貴生今年56歲,是地地道道的臨汾人,。他向記者感慨道:曾幾何時,,市民在戶外鍛煉身體除了去廣場外別無選擇,鍛煉項目也單一,,想借助健身器械科學的鍛煉身體,,只能自掏腰包去健身房??扇缃翊蟛灰粯恿?,各類健身器械出現(xiàn)在各個小區(qū)里,甚至街道兩側,,市民只要出門就能利用公共器械健身,。
當天11時,記者從汾河公園經過時發(fā)現(xiàn),,在廉政廣場的健身區(qū)和彩虹橋的健身區(qū)都有不少市民在鍛煉,,太空漫步機、騎馬機,、扭腰機等健身器械旁都聚滿了人,,不管是白發(fā)蒼蒼的老人,還是活潑可愛的兒童,,在這里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器材,。一側的籃球場上,青年人正在激烈比拼……汾河公園已成為市民健身鍛煉,、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提起全民健身,在我市的大街小巷,,只要有空地就有市民鍛煉的身影,,而借助健身器械鍛煉身體,早已成為平民化的健身方式了,。
“我今年75歲了,,身體很好,,就是因為我天天堅持鍛煉,。”正在時空漫步機上悠閑漫步的劉百管老人說,原先鍛煉身體的地方不多,,許多老人只能坐在大門口聊天,、下棋,現(xiàn)在健身器材普及了,,他們老哥幾個就來到彩虹橋下的健身區(qū)鍛煉身體,,并且已成為了一種習慣。
以往提起健身,,大家可能覺得那是城里人的事,,如今在我市各鄉(xiāng)鎮(zhèn)里也隨處可見,不少村民也享受著和城里人一樣豐富多彩的生活,。
11日下午,,記者途經堯都區(qū)魏村鎮(zhèn)車輻村時看到,在春日的暖陽下,,許多村民們都在村文化廣場鍛煉身體,,孩子們在旁邊盡情地玩耍。
“以前每到晚上,,大家都在家里看電視,,晚上七八點街上幾乎就沒人了,自從前兩年村廣場修好后,,老人和小孩有了鍛煉的地方,,特別是到了夏天,吃過晚飯后大家都會聚到這里來,?!贝迕駨埮空f,現(xiàn)在的農村和以前大不一樣,,國家政策好,,農民的收入提高了,文化廣場安裝了嶄新的健身器材,,以前忙聊天,,現(xiàn)在忙健身。
采訪中,,村民高興地告訴記者,,有了這個休閑廣場后,不僅鍛煉身體有了好去處,,而且晚飯后還能和親朋好友一起到廣場上玩樂,,增進彼此的感情,人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談到公共健身區(qū),,堯都區(qū)堯廟鎮(zhèn)杜村的趙女士對村里的文化廣場豎起了大拇指,,我們村是一個大村,在村南北兩側都安裝了公共健身器材,,村委會為了方便大家跳廣場舞,,還專門購置了音響等設備?!壁w女士說,,以前在農閑之余除了打麻將、打撲克就沒有什么好的娛樂項目了,,現(xiàn)在人們都跳廣場舞,,想湊齊一桌人打麻將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放眼望去,,各個小區(qū),、村文化廣場上各類型的公共健身器早已成為標配,有的社區(qū)及村文化廣場甚至建起了籃球場,、乒乓球場,,人們健身也成為了常態(tài)。
記者蘇亞兵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