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通明武宗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刊立的石碑,,這個拓片是由馬瑞林提供的,,該石碑存于堯都區(qū)魏村鎮(zhèn)天壽山北滴水巖,?!眻蚨紖^(qū)學者彭亞鳴指著“天壽山滴水巖碑記”拓片說。
該石碑材質(zhì)為青石,,圓首方跌,。本版尺寸不詳,。碑陽額橫題“滴水喦(音yan,,意同巖,。)”三字。石碑的尺寸不詳,,字體為楷書。全文20行,滿行34字,,共562字,。首題“滴水岳碑記”,古老汾右野衲東輝撰書,,洪洞縣石匠張復興,、董寧刊。碑陰豎題,。大碑二字,,為崔保里、長命里,、和村,、東羊村、車輻村,、山頭,、馬駒襯、梁家莊等村施財人芳名,。
彭亞鳴說,,他的文言文功底也不厚實,反復閱讀拓片才理解了碑文的意思,。
曾聽說天下洞府名山是高僧們游歷修行之處,,他們到此修身養(yǎng)眭,絕慮忘塵,,寂靜幽微,,萬緣不沾。
在古平陽城西北方向五十余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天壽山,,山內(nèi)有個叫滴水巖的地方,。那里群山環(huán)繞,萬峰來朝,,實在是藏龍臥虎,、人跡罕至的地方。后來有一僧人,,法號玄悟,,立號三空,帶領(lǐng)其徒明信,,來到這里,,結(jié)制三年,靜坐千年,。因而感動的十方善人供給道糧,。后有洪洞縣崔堡的施主王獻,、室人張妙慧,臨汾縣東郭施主陳廉,、室人李氏,、陳世聰?shù)热艘蛩凸虐l(fā)現(xiàn)此巖缺少圣像,,動員往來觀瞻的善眾先發(fā)心立愿與僧誦經(jīng),,普化十萬善男信女,鑄造圣像一堂三身佛,,文殊,、普賢,西方接引導師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二大菩薩伽藍護法等。
后來明信建造出地藏菩薩冥殿,,十王六曹宮殿,,全部彩飾安放妥當。通過復祭,,將如來敬安于梵王宮,,為四方游子游覽瞻拜大開方便之門??匆娎?、病、死,、苦現(xiàn)象,,僧徘徊深思,悶悶不樂,,四海云游,,現(xiàn)身說法,盤腿打坐,,靜思六年,,睹明星而悟道。先傳小教,,次演空宗,,四十九年說教三百余經(jīng)。他談經(jīng)聚百萬人眾,,無惡不除,,無善不圓,常懷悲憫之心,,援濟群生之苦,,將這造佛功德上報天地君親之恩,,下助人們寬容忍讓。讓人世界的恩怨情仇都因推究佛事而冰消雪融,。
?;蕡D永固,帝道遐昌,,佛日顯輝,法輪常轉(zhuǎn),。
有偈為證:造佛功德福無窮,,普化僧那發(fā)善心。
朔望鳴鐘增延壽,,晨昏擊鼓免災(zāi)禍,。
釋子佛前勤懺悔,善男信女悉康寧,。
諸上善人同一會,,祝延圣壽贊當今。
記者王隰斌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