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古稱平陽,,五千年前是堯建都的地方,。封地為唐,,所以人們把堯稱唐堯,。堯帝,,姓尹祁,,號放勛,,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傾心于帝堯,。他嚴肅恭謹,,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團結(jié)族人,,使邦族之間團結(jié)如一家,,和睦相處。
堯父乃帝嚳,,名蟜極,號高辛氏,。帝嚳在位七十年崩,,傳位給兒子摯,。堯十三歲輔佐摯,,封于陶地,,十五歲改封于唐地,,所以堯號曰陶唐氏。十八歲,,堯代摯為天子,都于蒲阪?!锻ǖ洹酚涊d:“堯舊都在蒲”,《水經(jīng)注》記載:“雷首,,俗亦謂之堯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堯城”,,《闞骃十三州記》記載:“蒲阪,,堯都,。蓋堯帝亦都此,,后遷平陽,。”
相傳堯帝建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因而臨汾城南有堯廟,,城東筑有堯帝陵。堯帝陵周土崖環(huán)峙,,河水經(jīng)陵前南泄,,松柏蒼翠,,陵丘聳峙。堯陵高50米,,繞周80米,。陵前筑有祠宇,,相傳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記載:唐太宗征遼曾駐蹕于此,,因謁堯陵,,遂塑其像,。元中統(tǒng)年間,,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堯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間,,都曾重修?,F(xiàn)陵丘如故,松柏依舊,。祠內(nèi)有山門(門上為樂樓),、牌坊、廂房,、獻殿,、寢殿,、碑亭等建筑。陵前祠內(nèi)立有元代以來碑碣十余座,,記述陵宇沿革和帝堯功績。其中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堯陵碑上刻有堯陵全圖,,保存完好。
堯是古代有名的賢明君王,。《史記》上稱他是“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笨梢妶蛟谌藗兊男哪恐械匚皇菢O其崇高的,。堯生活的時代,,天下還很荒亂,。洪水泛濫,,五谷不收,猛獸逼人,,民不聊生,。堯為此而焦思憂慮,,寢不安席,。他任用賢能,,疏導(dǎo)河流以排除洪水,,燒山焚林以驅(qū)逐猛獸,,這才使得人民擺脫洪水猛獸的威脅,,生活得到安定,。在這個基礎(chǔ)上,,堯又命羲和造歷法,,測天象,,指導(dǎo)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使人民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
孔子、孟子都很尊重堯,。《論語》里有“堯日”篇,,記載了堯的功德和言行,。《孟子》里也說:“大哉堯之為君,,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薄渡袝?middot;堯典》大約是西周人的作品,,對堯的德政作了簡明的敘說。
這正是:唯賢是舉仁政施,,測定天拓洪荒;大公無私堯為君,,唯天為大得民心,。 錫剛 文/圖
責任編輯:柏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