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劉波(圖片來源:中國網(wǎng))
央視網(wǎng)消息:作為與動車共同成長起來的中國第一代動車檢修人,,劉波有近10年的時間是在從事動車組檢修,經(jīng)他手檢修過的動車多達4000多列,。劉波完成的技術(shù)創(chuàng)新,,無形中也推動著中國高鐵“走出去”。
現(xiàn)年45歲的劉波出生在一個鐵路工人家庭,。由于自幼生活在鐵道旁,,他對鐵路工作有著天然的好感。1997年,,劉波應聘到青島鐵路分局后,,被分配到車輛段列檢所,成為一名檢車員,,開始了與火車長達20多年的緣分,。
2007年,中國引進的第一批動車組上線運營,,劉波的工作中心開始轉(zhuǎn)向動車檢修和保養(yǎng)工作,。
當時,國內(nèi)動車組的數(shù)量寥寥無幾,,更不用說可參照研究的模型了,。然而,只有職高學歷的劉波決心拿下“動車”,。他幾乎把所有的休息時間都花在了車上,,培訓期間下課都是拿著電路圖追著教授問,在半年時間里,,他啃下600多頁的培訓材料,、100多頁的應急處理手冊和300多張全車電路圖,。
直到現(xiàn)在,當初學習時的電路圖本仍被劉波保存得十分完好,,上面寫滿了筆記,,有些筆記還被編入了培訓教材中。
2011年,,京滬高鐵開通運營第二天,,新的旅客列車運行圖大面積調(diào)整的第一天。早上7時20分,,即將出庫上線的G195,、 G232次在ATP試驗時先后出現(xiàn)常用制動不緩解、無法啟動動車組的問題,。關(guān)鍵時刻,,劉波果斷要求司機斷電降弓復位并進行換系操作,再次重啟ATP,,排除險情,,動車組按既定時間出庫。
2013年11月,,劉波擁有了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劉波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在這里,,劉波和隊友們一起開展技術(shù)攻關(guān),,推出了16項創(chuàng)新成果。劉波還琢磨出一套“七上八下”走行部檢修口訣,。掌握這套秘籍的訣竅就需要作業(yè)者手,、眼、身,、法,、步密切配合。
“多邁一點角度就有偏差,,有些部件隱蔽部位你就看不到,,標準的 7步里這些部件保準一個不落?!?劉波說,。
劉波(圖片來源:中國網(wǎng))
每天,劉波要對數(shù)十列動車組進行檢修維護,,春運暑運時則更多,。一列動車組長約400米,檢修時,,劉波和他的同事要在動車組上走一個來回,,每檢修一列車大約耗時40分鐘,。
夜間的檢修更是辛苦,全部走一遍流程至少需要2個小時,,眼睛,、鼻子、耳朵全都要用起來,,聽設備運轉(zhuǎn)聲音是否異常,、看設備工作狀態(tài)有無異狀、聞設備運轉(zhuǎn)是否產(chǎn)生異味,,所有的檢查工作可謂事無巨細,。
2017年上半年,劉波被調(diào)入調(diào)度指揮中心擔任應急指揮,,任務變得更加艱巨,。僅僅幾個月時間,他就成功指揮處理了十余起應急故障事件,,確保了動車組的運行安全,。在劉波看來,每一位機械師都是“中國速度”背后有力的保障者和守護者,,安全于他們而言,,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更是一種底線,。(線索來源:中國網(wǎng) 中國山東網(wǎng))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