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這輩子,,我走過了許多的路,但最親的還是家鄉(xiāng)的路,。
家鄉(xiāng)的路,,雖然沒有山路崎嶇難行,有時也布滿泥濘,,不是那么好走的,。雨雪天,土路面遇水變軟就形成了一層厚厚的泥,,低洼處還有積水,,不穿雨靴是無法行走的。天旱時,,路面上又浮了一層虛土,,車馬一過,塵土飛揚,。有人開玩笑說:問我走的是啥路,,雨天“水泥路”,晴天“洋(揚)灰路”,。過去人們把水泥稱為“洋灰”,,就像把火柴稱為“洋火”一樣。
最早感到家鄉(xiāng)的路難走,,還是我小的時候,。記得一天傍晚,十幾歲的大姐與幾個同伴要去鄰村看電影,,她們嫌小孩累贅,,都不愿帶我。見我不依不撓,,她們把宅門一關,,撒腿就跑。我只能使勁兒拍著門哭喊,。姐姐心疼我,,還是不顧同伴們反對,,出了巷口又返回來,打開門,,拉起我的手就走,。我自知理虧,一路小跑,,緊跟著這群大孩子,。月光朦朦朧朧,路上坑坑洼洼,。我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車轍的棱角硌著腳心,,覺得有些疼,。好在有姐姐拉著手,我不怕摔倒,。當走到舊窯坑的崖邊時,,藏在棗刺叢中的貓頭鷹突然叫了一聲,異常瘆人,,把大家嚇壞了,。常聽長輩們說,貓頭鷹叫不吉利,,是要死人的,。幾乎在同時,我腳下一絆,,就重重地跌倒在地,,差點兒掉進溝里?!翱炱饋?”姐姐趕緊彎下腰來低聲喊著,,拉起我就走。直到今天,,每每回想起這件事來,,姐姐仍然心有余悸。這一跤,,開啟了我童年的記憶,,讓我懂得了親情,記住了家鄉(xiāng)的路,。
路難走,,直接影響人們的出行。過年走親訪友,,最怕下雪路難走,。我家有十多戶親戚,分布在方圓20里區(qū)域。正月里,,走親戚,,是我兒時走過的最多的路,也是我最高興的事兒,。因為穿新衣,,放鞭炮,吃美食,,都是平日里享受不到的,,那些花生柿餅,糖果點心,,麻花油糕,,白面饅頭,熱騰騰的火鍋,,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至今留在記憶深處無可替代。還有長輩們發(fā)的壓歲錢,,一家只有幾毛,,也足以使我興奮,因為積攢下來,,就夠我開學時買用具了,,彩色鉛筆、香味橡皮,、印著畫兒的作業(yè)本,,樣樣討人喜歡。那時,,自行車很少,,大家走親戚多是步行。我家有一輛舊的自行車,,為了趕時間,,父親總是先把哥哥姐姐送到親戚家,再返回半路來接母親和弟妹,。兒時的冬天是寒冷的,,下雪的日子特別多。一場大雪下來,,就把道路和麥田連成一片,,到處都是白茫茫的,像開滿了花絮的棉田,。陽光一照,,有點點金星閃爍,,讓人不由得瞇起了眼睛。遇到這樣的年月,,走親戚就要早出晚歸,。不管親戚家遠近,都得趕在早晌路上解凍前到達,,再等到后晌封凍后回家,。因為晌午這段時間,陽光暖和,,雪融化成水滲進土里成了泥漿,。誰也不想穿著新襪子新鞋踏入泥窩。即便是駕上馬車,,也好不到哪里去,,牲口行走,車輪轉動,,都會使爛泥飛濺起來,,弄臟了新年的衣物,。所以,,只要正月有雪,在家鄉(xiāng)的泥濘路上,,就會出現(xiàn)這種景象,,早晚人來人往,笑聲朗朗,,中午則靜悄悄的,,路上的泥巴,曬著太陽,,望著光禿禿的樹梢,,好像也要昏昏欲睡了。
路難走,,經常會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夏收季節(jié),,龍口奪食,,鄉(xiāng)親們總是套著大小車子,趕著牲口往回搶運收割的麥子,。雨后的路面本來就松軟,,經不起車輪的反復碾壓,到處是坑坑洼洼,。裝著高高麥垛的車子最怕路不平,,一顛簸就會失去平衡,,發(fā)生側翻。麥子是一捆捆齊整整摞上去的,,翻車后就亂成一堆,,再次理順裝車是很費力氣的。到最后,,地上還會落下一層揉碎的麥穗和麥粒,,與泥土混在一起,造成浪費,,讓人心疼,。有一年,弟弟裝滿一車麥子,,讓母親坐在上邊,,趕著牛車回家,快到村口時,,被一個泥坑顛翻了,。母親從車上滑落下來,著地時胳膊受傷骨折,。本來重車過坑是講究技巧的,,先要拽緊韁繩,放慢速度,,同時用手臂托住車轅,,讓車輪緩慢滑到坑底。緊接著,,松開韁繩,,高聲驅趕牲口,一股勁兒拉出坑來,。我埋怨弟弟趕車不小心,,摔傷了母親,他反復說,,路不好走,,大意了……
人常說,不怕慢,,就怕站,,這話也適用于家鄉(xiāng)的路。我在距村子三十多里的縣城工作,,周末騎自行車回村里得一個小時,。如果遇到雨雪天氣,下了柏油路到村子有五里土路,,有時還要走一個小時,。在泥路上,我得高高地挽著褲腿,,帶著一根樹枝,,推著車子前行。每走幾十米甚至幾米,,車輪就被泥巴堵死了,,要用樹枝清理后才能前行。如此反復,,煞費力氣和時間。這時,,年輕的漢子,,就會扛起車子走,人稱“車騎人”,。但一般人是不扛的,,因為腳下泥濘,,即使扛得起車子來,也走不了幾步,。有一次,,在市里工作的發(fā)小騎摩托車回來,沿著柏油路觀察了一個來回,,進村的幾條路都不能騎車。望著并不遙遠的村莊,,他感嘆不已:從百里之外回來不費功夫,沒想到困在家鄉(xiāng)的路上,,難以回家,。
要致富,先修路,。二十年來,,國家交通事業(yè)發(fā)展迅速,,高鐵、高速公路立體推進,,國道,、省道縱橫交錯,,與縣鄉(xiāng)村道路連成一片。交通發(fā)達,,則百業(yè)興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突飛猛進,,現(xiàn)代化建設日新月異,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幸福指數(shù)不斷提高,。同全國一樣,我的家鄉(xiāng)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鄉(xiāng)的路都鋪成了柏油路,,就連村里的大街小巷,,也都水泥硬化了,。鄉(xiāng)親們高興地說,,不管雨下多大,撐把傘就敢出門,。辦喜事遇到下雨天,,不再埋怨選的日子不好了。送孩子上學,,不用擔心遲到了。想喝鮮奶,,就騎車到奶牛場去買,。收割機開進農田,糧食就直接裝袋里了,。成熟的瓜果,隨時可以采摘運往市場,。與此同時,,鄉(xiāng)親們的思想也在不斷解放,他們把一批批外地瓜果運回村里,,分裝到數(shù)十輛三輪車上,,然后,從家鄉(xiāng)的路出發(fā),,銷往方圓百里的城市鄉(xiāng)村……
家鄉(xiāng)的路是古老的,,雖幾經風雨,,泥濘難行,,卻承載著先輩的腳步,,走過了千年。家鄉(xiāng)的路是年輕的,,在進入新時代,又煥發(fā)青春,,點燃希望,,引領鄉(xiāng)親們走上更加廣闊的發(fā)展道路。
作為從村里走出來的孩子,,我就是沿著家鄉(xiāng)的路外出求學,,并走上工作崗位的,。對我來說,,無論走到哪里,,家鄉(xiāng)的路都在我心里,。(付忠東)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