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決戰(zhàn)脫貧攻堅,,行百里者半九十,,不進則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jiān)測和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wěn)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加強監(jiān)測,,提前采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在一些地方,有的貧困戶已經脫了貧,,走上了致富路,,但由于種種原因,稍有風吹草動就可能返貧,。如何把他們的脫貧效果穩(wěn)定住,,繼續(xù)向前走,關系到脫貧攻堅能否如期實現,。我們現在就到河北省邯鄲市,、河南省盧氏縣去看看。
今年40歲的房向魁是河北邯鄲魏縣人,,多年來一家4口一直靠養(yǎng)羊為生,。2017年底,,房向魁一家終于脫了貧,但是正當他準備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改善生活時,,妻子卻患上了惡性腫瘤,,花去了家里大部分積蓄,全家的擔子都壓在了房向魁肩上,。為了治病,,房向魁前后花了15萬元。除去醫(yī)保報銷和大病救助,,個人還要負擔5萬元,,這可愁壞了他們一家,。
在魏縣,,像房向魁這樣的家庭不算少數,他們收入不多,,剛過貧困線,,被稱為邊緣易致貧戶。還有一類人,,他們的收入雖然在貧困線以上,,但收入也很低,在貧困線標準1.5倍以內,,按照2018年的標準,,也就是低于4800元,無法享受到脫貧政策,,被稱作脫貧不穩(wěn)定戶,。這兩類人的共同點就是都徘徊在貧困線附近,一旦生活有個變故,,便很容易滑落到貧困線以下,。以魏縣所屬的邯鄲市為例,2016年有20萬人脫貧,,但同時又有近5萬人致貧,、返貧。
河北邯鄲市委書記高宏志說:“致貧和返貧主要是兩大原因,,一個是支出驟增,,一個就是收入驟減。對支出驟增的,,我們通過工作發(fā)現主要是三大原因,,就是因病、因學,、因災,,我們就建立了防貧基金,。”
為了幫助徘徊在貧困線上下的這兩類人,,邯鄲市于2017年在魏縣試點設立了精準防貧基金,。魏縣有80萬農村人口,最容易返貧致貧的貧困戶和低收入戶大約8萬人,。按照每人50元的標準,,縣財政每年拿出400萬元的精準防貧基金作為保險金,交給保險公司負責管理,。只要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或因病、因學,、因意外事故,、因產業(yè)風險支出在一定數額以上的,都可以申請保險理賠,。
這套機制的最大特點是它保的不是個人,,而是全縣80萬農村人口。每月醫(yī)保,、教育,、民政等部門都會把符合條件的人員篩選出來,交給保險公司入戶核對,,然后再交給公安,、銀行、房管等部門復查,,房向魁一家就是這樣被精準識別出來的,。由于醫(yī)保和防貧保險的賠付,所以房向魁妻子15萬元的醫(yī)藥費最后自己只掏了1萬元左右,。
房向魁說:“小額貸款給我批了5萬,,拿這些錢開始養(yǎng)羊,一步步地走到今天,,日子越來越好,。如果這樣發(fā)展下去,預計一年有10多萬元的收入,?!?/p>
截至目前,邯鄲市通過防貧基金共救助了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和低收入戶3305戶,,發(fā)放防貧基金3700多萬元,。減少支出,增加收入,就是邯鄲市防貧的訣竅,。減少支出有防貧基金,,那么靠什么增加收入呢?在邯鄲,,有很多脫貧不穩(wěn)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因為需要照顧老人,、孩子,無法外出打工,,那么,,該怎么辦?邯鄲的答案是在農村建“扶貧微工廠”,。所謂“扶貧微工廠”就是由政府出資,,利用各村的閑散土地,建設面積從800—2000平米不等的微工廠,,然后以優(yōu)惠的條件出租給企業(yè),。
對于企業(yè),最大的好處是房租大幅降低,;對于村民,,最大的好處莫過于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了,。成墨青是大名縣郭村的貧困戶,,因為丈夫去世,婆婆癱瘓,,所以她獨自撫養(yǎng)著兩個孩子,,沒法外出打工,現在她在家門口的微工廠找了份工作,。
目前,,邯鄲市共建立了590家村級“扶貧微工廠”,帶動4萬人在家門口就業(yè),,其中貧困人口1萬多人,,人均增收2萬元。邯鄲通過采取防貧基金,、“扶貧微工廠”等措施,,解決了脫貧不穩(wěn)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返貧、致貧問題,。
同樣,,河南盧氏縣為了防止脫貧不穩(wěn)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返貧、致貧,,也摸索出了一套辦法,。田滿行夫婦是盧氏縣盧氏溝村村民,原來一個人外出打工掙錢,,一個人在家種點中藥材并照顧兩個孩子,,生活還算過得去,。但是今年2月份,田滿行突然得了面癱,,不僅治病花掉了多年的積蓄,,還基本喪失了干重體力活的能力。
盧氏溝村地處秦巴山區(qū),,氣候和環(huán)境都非常適合種植中藥材,,收益也不錯,但缺點是投入大,、周期長,。田滿行不能出去打工了,就想和妻子一起在家里多種點中藥材,,但資金又成了“攔路虎”,。
田滿行之妻甄引紅說:“得三年一收,我經濟有些困難,,投入1畝地得六七千塊錢,,要是種10畝地得需要六七萬塊錢?!?/p>
對田滿行而言,,只要有點啟動資金讓他們種中藥就不會掉到貧困線以下,但他們沒資金,。正犯難之際,,轉機突然出現了。今年五月,,河南省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將年人均純收入低于貧困線標準1.5倍的非貧困戶也納入到了保障范圍,像田滿行這種在貧困線附近的邊緣戶就可以享受過去只有貧困戶才能享受的金融扶貧,、產業(yè)扶持,、就業(yè)支持和兜底保障等政策。
過去,,田滿行夫婦也考慮過去銀行貸款,,但是需要抵押物或者擔保人,兩口子很難提供,。不過新政策出臺后,,田滿行靠自己的信用就可以貸到款了。
河南盧氏縣潘河鄉(xiāng)黨委副書記陳占樂說:“只需要到村里面金融服務部,,帶上自己的戶口本,、身份證等相關證件,我們采取的是只需跑一次,4天貸到款,?!?/p>
這個看似簡單的貸款過程,背后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在支撐,。過去,,在扶貧貸款上一直存在銀行不敢貸、貧困戶不愿貸或者是貸起來很麻煩等落地難問題,。為了破解這些難題,,從2017年起,盧氏縣開始建立金融服務,、信用評價,、風險防控、產業(yè)支撐四大體系,,成立了縣,、鄉(xiāng)、村三級金融服務網絡,,服務網點覆蓋所有行政村?,F在,全縣所有農戶只要符合條件,,憑自己的信用就可以在家門口貸款了,。
河南盧氏縣金融服務和大數據中心主任馮海鵬說:“如果評到A級以上的,這就滿足了我們貸款征信的條件,,就可以進行放貸了?!?/p>
田滿行夫婦被評為A級信用戶,,他們提出貸款申請,,經金融扶貧服務部門核實后,,僅僅過了兩天,,5萬元就到賬了。夫妻二人趕緊趁著季節(jié),,種了5畝蒼術。
這筆5萬元錢信用貸款可以說是場“及時雨”,它把在貧困線邊緣搖擺的田滿行一家人一把拉了回來,,未來生活也有了保障,。
盧氏縣獅子坪鄉(xiāng)的宋云亭跟田滿行一樣也是金融扶貧的受益者,,但他的情況更困難些,。他妻子因為身體有殘疾,2015年被識別為貧困戶,。但是當時老宋身體好,,靠打工和做袋料香菇等很快就脫了貧,。不過2018年老宋動了手術,,掙錢就很困難了。
種植香菇需要大量體力,,老宋一家很難做下去,。雖然當地政府給老宋夫婦解決了低保,,提供了一個生態(tài)護林員的公益崗位,,但他們的收入始終剛超過貧困線一點點,,隨時都可能返貧??h里認為,,像老宋這樣喪失勞動能力的家庭,,如果單靠自己努力很難實現脫貧,只有靠外界幫扶才行,。為此,,縣里設計了“農戶+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yè)”等六種合作方式,。
老宋選擇了“農戶+龍頭企業(yè)”的合作模式,,利用5萬元的扶貧小額信用貸款從龍頭企業(yè)買了2萬多袋菌棒,,在企業(yè)的技術指導下進行管理,,等到香菇成熟時,,企業(yè)還會上門收購,。
在金融扶貧的推動下,,盧氏縣的貧困人口迅速減少,。今年2月28日,,河南省正式宣布包括盧氏縣在內的最后一批14個縣全部脫貧,。截至今年5月底,盧氏縣全縣共有邊緣易致貧戶586人,,脫貧不穩(wěn)定戶2166人,。盧氏縣以這兩類人為重點,,繼續(xù)發(fā)揮金融扶貧“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全力啃下這最后的硬骨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穩(wěn)定,,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wěn)定,,扶上馬送一程,。從魏縣和盧氏縣的做法來看,,首先,應有一套精準高效的監(jiān)測系統(tǒng),,對于容易返貧的人群能夠及時發(fā)現,;其次,要有一套因地制宜,、因戶制宜的幫扶舉措,,使得返貧人群和有返貧風險的人群能夠及時得到扶持。有了政府層面的幫扶,,再加上村民們的努力,,決勝脫貧攻堅的基石肯定會更加牢固。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