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回到萬安
臨汾新聞網(wǎng)訊 “娥皇、女英回宮了,。”6月4日晚,,目睹國家非遺項目“走親”過程后,,市政協(xié)文史研究員周文潔激動地說。
6月2日,,農(nóng)歷四月廿七,,洪洞歷山景區(qū)匯聚了許多村民,國家非遺“走親”活動啟動,,村民們到羊獬去接舜帝的“媳婦”,,即民間傳說的娥皇、女英,。這項活動亦稱“迎娘娘”,。
6月3日上午,萬安人以傳統(tǒng)的方式祭拜后,,敲鑼打鼓地啟程前往汾河東的羊獬村“迎娘娘”,這是“走親”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準備出發(fā)
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初三,洪洞羊獬,、歷山,、萬安等數(shù)十個村莊的群眾參與的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走親活動拉開帷幕。農(nóng)歷四月廿七至四月廿九,,當?shù)厝罕娪种貜?fù)著數(shù)千年的習俗,,將娥皇、女英接回歷山,、萬安。
“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史稱東西文化文明史,,東為太陽文化文明史,,西為太陰文化文明史。還有一種說法是東為龍文化文明史,,西是鳳文化文明史?!敝芪臐嵳f,,經(jīng)陶寺文明史的考古事實證實,最早中國”在臨汾,。古稱萬安為龍鳳古鎮(zhèn),,又稱“國家堡”,“堯王讓賢于舜”的故事就出自這里,。這里有“聊天洞”媯汭溝”姚商院”“無影塔”,,一國之君在這里建都不是沒有可能,。史記記載舜帝后才有國家形式出現(xiàn),,而趙城的東義村(古稱王略)、萬安古鎮(zhèn)就處在龍鳳文化文明史的交匯處,。”
萬安鎮(zhèn)歷史悠久,,素有舜帝故里之說。元代時,,此地商賈云集,、人口眾多,百姓安居樂業(yè),,因而改名萬安,。其舊城原有五座城門,所以又被譽為“龍鳳城”,。
傳說,,帝堯訪賢于歷山,路遇駕一頭黑牛和一頭黃牛正在耕地的舜,??吹剿辞趧跇銓崳蛯蓚€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之后就有了帝堯讓賢的典故,。
舜即位后,知才善任,,令大禹治水,,后稷教民稼穡,令皋陶制定刑律,,伯夷管禮儀……還立誹謗之木,,鼓勵人民諫言,從此天下大治,,國泰民安,。
此后,汾河兩岸遠不過數(shù)十里的兩羊獬村,、歷山和萬安便結(jié)為神親,。
按萬安當?shù)孛耖g的說法,,娥皇、女英姐妹商議,,姐姐娥皇住歷山神立村,,照顧舜王生活起居,妹妹女英則住在萬安鎮(zhèn),,照顧公婆兩位老人,。所以羊獬人在歷山接上娥皇娘娘,,還要到萬安接上女英娘娘,,并在萬安住一宿,然后回羊獬,。
歷山,、羊獬、萬安人雖然對此說法有著不同有見解,,但是這三個村子的村民都認為,,歷山、羊獬,、萬安是千刀割不斷的萬家親,。”于是,,構(gòu)筑了以堯舜信仰文化為核心內(nèi)容的民間信仰圈,。每到春夏之際,,這三個村落聯(lián)合沿途的十幾個村子共同“接姑姑,、迎娘娘”。
這個土生土長的民間信仰不是口傳而是“踐行”,,可謂是原生態(tài)的文化載體,,數(shù)千年來延續(xù)不斷,其民俗內(nèi)涵和價值在山西甚至全國都極為獨特,。
6月4日晚,,迎親的隊伍來到了孰堡村時,暴風雨悄然而至,,但走親禮儀還是按時按點地完成了,。21時許,萬安小南門口人頭攢動,,街道兩旁村民用期盼的眼光等待娘娘的歸來,。
女子鑼鼓隊、腰鼓隊和接親的鼓樂手,,敲打著“五路緣”風攪雪”吃涼粉”亂撕麻”破華山”等古老曲譜,。隊伍從小南門向娘娘廟走去,,喜慶的鞭炮此起彼伏。將娘娘請到昭陽宮已經(jīng)是22時,。
記者 王隰斌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