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臭水溝到風景線的嬗變
——北城壕(西段)防汛排水及聯片改造工程紀實
臨汾新聞網訊 昔日,這里垃圾成山,、臭氣熏天,、蚊蠅成群,;今天,,這里高樓林立,、環(huán)境宜人,、景色優(yōu)美,。
多年來,,北城壕承擔著市區(qū)防汛排水任務,,由于明渠排放,而且兩岸多為垃圾占據,,防汛能力差,,環(huán)境污染嚴重。為了徹底治理北城壕(西段)的排水隱患,,全面改善片區(qū)內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市委,、市政府決定實施北城壕(西段)防汛排水及聯片改造工程,,并確定為當年全市的重點工程。
8月12日,,市區(qū)北城壕排污防汛及道路建設工程正式竣工通車,,標志著周邊居民徹底結束了生活在“垃圾山”上的日子??粗矍皺M貫東西的古城路,,氣勢恢宏的古城墻,隨處可見的綠化帶,過往的路人紛紛駐足合影留念,。
北城壕的這一完美蛻變,,背后究竟“隱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近日,記者前往一探究竟,。
城壕溝變成臭水溝
在當地老住戶的印象中,,上世紀七十年代,城壕溝內的水和汾河相通,,遇到雨季,,水位上漲,還能見到小魚結伴游過,。當時,,由于生活污水主要為洗菜水、洗碗水等家庭廢水,,溝內的水很少有污染,。
隨著周邊住戶逐漸增多,生活垃圾也開始大量增加,,順著城墻傾倒垃圾成了多數居民的不二選擇,。沒過多久,古城墻便被掩埋在垃圾堆里,。加之,,旱廁被水廁所代替,醫(yī)療垃圾與日俱增,,建筑垃圾逐漸堆積,,“垃圾山”的規(guī)模也變得越來越大,昔日的北城壕溝成了名副其實的“龍須溝”,。還有不少住戶直接在垃圾山上建起了廁所,,糞便直接排向城壕溝,更有甚者,,直接在城壕溝上方用木板搭建起簡易廁所,。曾有城壕溝南側的村民打趣,用臭水溝的水澆地,,根本不用施化肥,。”
垃圾令人苦不堪言
“這就是一個垃圾瀑布,?!敝苓吘用裾f,走近北城壕溝,,迎面而來的惡臭讓人忍不住捂上口鼻,。狹窄的河道中流淌著源源不斷的濁水,,兩側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垃圾,不知從何時起,,在城墻的西段根部壘起了一堵不足一人高的磚墻,。磚墻的南側是與城墻齊高的垃圾山和泛著酸味的臭水溝,磚墻北側是日漸侵占路面的垃圾堆,。
垃圾山由來已久,,上面長滿了雜草,在居民經常傾倒液體垃圾的地方形成了縱深不一的溝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醫(yī)療垃圾等將城壕溝圍堵得“水泄不通”,。每逢雨季到來,,雨水的沖刷會將垃圾帶到水溝里。若是遇上暴雨,,垃圾堵塞河道,,就會導致排水不暢。臭水溝水位上漲,,不僅地勢較低的居民深受其害,,周邊新建小區(qū)的地下室和地下車庫也難逃被淹的厄運。早在2010年的夏天,,因為河道被堵,、垃圾堆積等現狀,這兒的四十余戶居民一度遭遇水澇災害,。
每到夏季,,這里更成了蚊蠅的樂園。在垃圾山旁走一遭,,頭頂上盤旋的蚊子大軍便像直升機一樣步步緊逼。從垃圾山形成以來,,開窗通風成了周邊居民的奢望,。
拆遷工程是“重頭戲”
2014年5月5日,我市召開了北城壕(西段)防汛,、排水及聯片改造動員大會,,決定對960多米垃圾瀑布進行改造。
“該工程包括防汛排水工程,,道路工程,,古城墻修復工程,公園擴建工程,,還遷安置工程五項工程,。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復雜程度可想而知?!痹擁椖靠傊笓]部的負責人介紹道,。
自2014年5月10日開始,北城壕多了機器作業(yè)的轟鳴聲,,每天都會有老百姓前來關注工程的最新進展,。
“拆遷戶不搬出來,怎么施工,?”為了確保拆遷工作的順利進行,,老住戶王玉亮第一個拆掉了自己的三層小樓。王玉亮是堯都區(qū)水塔街龍?zhí)渡鐓^(qū)黨支部書記,、主任,,此次工程中,他主要負責所在社區(qū)94戶的拆遷工作,。多年來的扎實工作,,讓他在社區(qū)居民心中樹起了很高的威望。
但是拆遷協調工作遠比想象中困難得多,。王玉亮所負責的轄區(qū)內有一家鴿子養(yǎng)殖戶,,以飼養(yǎng)信鴿為主。若是搬遷磁場會發(fā)生變化,,將改變信鴿的生活習性,,若另尋他處飼養(yǎng),經濟損失不容估量,。但苦于國家尚未出臺針對鴿子養(yǎng)殖戶的拆遷標準,,這戶的拆遷問題成了老大難。
考慮到對方的實際情況,,王玉亮借鑒參考了堯都區(qū)東城壕鴿子養(yǎng)殖戶的拆遷經驗,,并為其聯系到了新的鴿子養(yǎng)殖點,上門協調20余次最終讓其滿意,。王玉亮說:一次上門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直到做通工作,,讓廣大群眾滿意才行,。”在拆遷的過程中,,感人的故事數不勝數,。有的土地存在糾紛,有的發(fā)動社會關系想要增加認定面積,,有的家庭生活困難,,連搬遷都成了問題,。王玉亮不僅需要處理對拆遷政策存在抵觸的種種情況,還得在規(guī)定日期內完成拆遷任務,,身上的壓力可想而知,。但他絲毫沒有畏懼,在這個過程中,,王玉亮總結出了三點拆遷原則:把握好政策尺度,,把思想工作做通,讓群眾滿意,。
施工面臨全新挑戰(zhàn)
拆遷工作難題重重,,施工過程更是面臨著一次次全新的挑戰(zhàn)?!安鹨稽c,,我們才能往前進一點?!笔姓こ逃邢薰卷椖控撠熑死詈闈f,,住戶拆遷了,工程才能繼續(xù)進行,。除此之外,,工期緊、地質條件特殊等都是工程中面臨的問題,。
長期以來,,北城壕承擔著市區(qū)大部分的防汛排水任務,這就要求其在施工過程中不能采取截流的方式,,只能出新方案,、探索新方法。施工地點位于遍布淤泥的河床上,,加之河道較窄,,大型器械無法在此“施展拳腳”,施工隊就用輕型器械,,小心操作,,把建筑材料一點點送到目的地。地下水位較淺,,施工隊常常是邊挖邊抽水??紤]到一系列實際情況,,道路排水施工指揮部多次商討施工方案,在不影響正常排水的情況下,,于7月底,,徹底結束了北城壕明排污水的歷史,。
負責古城墻修復工程的胡國慶感慨道,這次工程創(chuàng)下了他建筑生涯中的最快紀錄,,比預定工期縮短了一個多月,。
一場完勝的集體仗
“完工速度創(chuàng)新記錄,這跟相關領導的重視是分不開的,?!焙鷩鴳c說,負責此次工程的領導每天都在工地上,,有時烈日炎炎,,有時大雨滂沱,他們總是奔走在工地現場,,每天只合眼三四個小時一點都不夸張,。
看著一線工人在驕陽下持續(xù)工作,附近的居民自發(fā)送來了綠豆湯,、冰糕,、礦泉水、毛巾等防暑降溫物品,,他們打心眼里感謝這群人,。
此次工程并不是哪一個部門的單獨行動,而是多個部門的聯合作戰(zhàn),。氣象部門總會讓工程隊“吃偏飯”,,第二天的天氣狀況總會及時發(fā)送到部門負責人的手機上;通信部門積極配合,,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改造線路,;供電、供水,、供氣等部門密切關注工程進度,,一路開“綠燈”……凡是涉及的部門都盡了最大的努力,給予工程強大的支持,。
縱觀整個施工過程,,市民不僅感慨:這場集體勝仗打得著實漂亮!
記者 王隰斌 弓佩玉
責任編輯: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