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轉發(fā)商家信息至微信朋友圈,,集滿相應的“贊”,,即可花少量的錢或是免費領取“超值”禮品,。這樣的“好事”讓不少消費者為之追捧。不過,,集贊換來的禮品,質量靠譜嗎?
事件回放
“免費水杯”炸裂燙傷市民大腿
日前,,家住市區(qū)北外環(huán)的龍先生用暖壺往玻璃水杯倒水時,,水杯直接炸裂,飛濺的開水將他的兩條腿燙傷,導致他暫時行走困難,。
龍先生說,,惹禍”的水杯是他通過集贊免費獲取的。4月下旬,,他在朋友圈看到財神樓南街某日化店發(fā)布的一條促銷信息,,信息內容為“集12個玫瑰+9.99元即可獲得138元水具5件套,再送10元店內通用代金券”,??吹轿闹刑岬健跋喈斢?元換購”時,他頓時心動,,立即按要求轉發(fā)并如愿領得相應禮品,。
“5件套中含一個玻璃水壺和4個玻璃水杯,質感和做工看起來有些粗糙,,實際價值與商家宣傳相差甚遠,。”禮品到手后,,龍先生不由有些失望,。然而,更令他氣憤的是,,贈品居然如此不耐用,,害得他大腿內側被熱水燙傷。由于受傷部位紅腫伴有水泡,,他暫時無法穿長褲,,而且走路時必須采用“外八”姿勢,防止雙腿摩擦致傷口難以愈合,。無奈之下,,他在家休養(yǎng)一周,直接經濟損失達到上千元,。
市場調查
集贊促銷風行贈品多為“三無”
在龍先生家中,,記者留意到水具五件套的包裝盒上只標有品名、廠名及溫馨提示,,其他信息全無,。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相關規(guī)定,產品必須有中文廠名,、中文廠址,、電話、許可證號,、產品標志,、生產日期,、中文產品說明書等信息,如有必要還需要有限定性或提示性說明等等,,凡是缺少的均視為不合格產品,。上述要求缺少其中之一,均可視為“三無產品”,。
此外,,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集贊送禮”已成為商家的營銷法寶,。雖然商家所贈物品多為“三無產品”,,不少人仍不愿錯失“良機”,對于產品質量也大都抱著僥幸心理,。因此,,主打此類活動的商鋪經常人氣爆棚,前來兌換禮品的消費者更是絡繹不絕,。
市民冀女士剛剛花費20元換來的大號爬爬墊,,既無外包裝,也無相應的產品信息,。通過幾次集贊換禮品,,她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花9.99元換來的七彩杯掉色,花12.99元換來的雨傘用一兩次就報廢了,,這些產品不是‘三無’就是‘山寨’,。買的哪有賣的精,商家只不過是換了種方式,,讓顧客進店購物,。換來的物品說是免費,實際上還是顧客自己掏錢買的,。說白了,,顧客根本占不著便宜?!?/p>
相關建議
贈品出現(xiàn)問題商家也需擔責
今年5月正式實施的《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jiān)督管理辦法》明確規(guī)定,,銷售者不得購進或者銷售來源不明的“三無”商品,不得在銷售的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等,。此外,經營者提供的獎品,、贈品等視同其銷售的商品,,應當符合本辦法對商品質量的規(guī)定,,標識標簽不符合規(guī)定的商品、禁止銷售的商品以及“三無”商品等一律不得作為獎品或者贈品,,違者將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
若“三無”贈品致人受傷,商家是否需要承擔一定責任?某律師事務所的安律師分析:表面上,,集贊活動只是商家用來拉人氣的一種營銷方式,。實際上,消費者積極參與,,并付費獲得贈品時,,已經與商家構成了一種協(xié)議關系。商家贈予消費者禮品,,應為禮品的質量問題承擔責任,。如果贈品出現(xiàn)質量安全問題,并造成消費者人身損害時,,商家理應賠償,。”
針對龍先生的遭遇,,安律師認為:龍先生獲得的贈品存在‘三無’嫌疑,。包裝盒上標注的‘溫馨提示’只提到建議水溫,并沒有注明高溫帶來的嚴重后果,。同時,,消費者在領取贈品時,商家也沒有盡到告知義務,。玻璃水杯突然炸裂,,釀成不良后果,商家也需負一定的責任,?!笔紫浾? 李靜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