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講了她的煩心事,。三年前,她和丈夫去外地經(jīng)商,,將5歲的孩子交給鄉(xiāng)下的婆婆和公公帶,。最近,他們將孩子接回了身邊,,卻發(fā)現(xiàn)孩子和他們十分生疏,且身上沾染了許多壞習慣,,性格非常執(zhí)拗,。這位媽媽很苦惱,不知道該怎么辦,。
這位媽媽不知道,,孩子5歲就被交給爺爺奶奶看護,實際上是另外一種類型的“留守兒童”——異地留守兒童,。俗話說“隔輩親”,,爺爺奶奶對孫子好,,這是不言而喻的,。但不管老人對孫子有多么好,也不能替代母愛和父愛,。血緣”是生理關系,不是感情關系,,孩子長時間不在父母身邊,,就會對父母感到生分。
這位媽媽可能沒有想到,,他們不僅錯過了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好時機,,更可惜的是錯過了進行情感教育的大好時機。錯過習慣養(yǎng)成尚可彌補,,錯過情感教育時機彌補起來就比較難了。很顯然,,孩子突然返回到父母身邊,,在他的心目中,父母如同“陌路人”,,他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就是對父母沒有與自己培養(yǎng)好感情的必然反應,是對自己受冷落的一種自覺,、不自覺的“抗議”和“報復”,。
這位媽媽現(xiàn)在就像是接手了一個“別人的孩子”,,她的艱難處境和無奈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出現(xiàn)上述情況,她和丈夫也別總是責怪孩子,,要先反思自己的做法。既然父母和孩子感情已經(jīng)出現(xiàn)疏遠,,就要先從彌合感情做起,,要真心實意地愛孩子,用心讀懂,、看透孩子的心思和需求,,在密切感情,、增進信任上下實實在在的工夫,,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
撫養(yǎng)孩子的過程,對每一位父母來說都是一種磨煉,。父母過去沒有經(jīng)受過這種磨煉,,現(xiàn)在就要“補課”,悉心呵護孩子,,主動加深跟孩子的感情。父母切不可心急,,相信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后,,孩子會慢慢體會到父母對他的一片苦心,會一天天好起來,,信賴并喜愛自己的父母,,共同擁有一個和樂融融的家。 郭璞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