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您的獻血間隔期已滿,明天有時間來獻血嗎?”
“有,請幫我預約,?!?/p>
1月21日上午,,臨汾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劉占寧“如約”來到市中心血站獻血服務大廳,,又一次捐獻了2個治療量的血小板,。這項“愛心行動”,,他已經(jīng)堅持了13年,,希望用每一次的“舉手之勞”,,給更多患者和家庭帶去希望與曙光。
劉占寧能走上無償獻血道路,,一點兒也不稀奇,。他本就從事與“愛心”有關的工作,且一干就是30年,。他默默無聞地將青春與熱血奉獻給了三尺講臺,,為一屆又一屆聽力障礙學生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耐心與責任心,讓學生們得以“聽見”世間的美好,。
當愛心變成使命,,奉獻化作本能,劉占寧又多了一個“新身份”,。這要從2009年講起,,他途經(jīng)市區(qū)平陽廣場時,偶然瞥見廣場一隅有間無償獻血屋,。想到獻血能夠救人,,他便徑直走了進去,第一次挽起袖子,、伸出手臂,,捐獻了400毫升全血,自此成為一名無償獻血者,。
“一位重病患者急需輸注O型血小板,,您是否愿意捐獻?”2017年,劉占寧突然接到血站打來的緊急電話,。這是他第一次聽說血小板也可以捐獻,,但是他沒有遲疑,也沒有詢問任何問題,,就一口應承下來,。
當時,,劉占寧的心情比以往任何一次獻血都要激動,。他回憶道:“從接到電話那一刻起,就覺得這位患者的生命和自己息息相關,,心里只想著‘一定要救活他’,。這種強烈的被需要的感覺,正是我參與無償獻血的源泉與動力?!?/p>
通過這件事,,劉占寧得知血小板主要用于救治血液病患者、危重出血患者,、因放化療引起骨髓抑制的癌癥患者等,,且臨床需求巨大時,他便毫不猶豫地決定成為一名成分血捐獻者,。為了保證血液質(zhì)量,,他堅持鍛煉身體、作息規(guī)律,、飲食清淡,。
有一次,劉占寧在獻血過程中,,突然感到一陣暈眩,。他沒有告訴身旁的采血護士,而是默默咬牙堅持,。下機時,,他一個踉蹌險些摔倒,護士弄清楚緣由后嚴肅地“批評”了他,。他說:“馬上就要獻完了,,不想半途而廢……”
劉占寧講述自己的獻血經(jīng)歷時,平靜得就像在說別人的故事,。因為,,在他看來,參與無償獻血只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只是自己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習慣,。多年以來,他“習慣”擠出時間去獻血,,“習慣”跟親朋好友分享獻血的益處,,“習慣”帶動他人奉獻愛心。
截至目前,,劉占寧共捐獻4000毫升全血,、90個治療量的血小板,至少給108人帶來了希望,,曾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銅獎。
“我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也是一名人民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參與無償獻血,。能夠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為患者提供一絲幫助,讓我感到莫大的榮幸,?!眲⒄紝幐袊@,“其實,,有很多患者需要依靠不間斷地輸注血小板來維持生命,,我們能做的就是定期獻血,讓血庫有足夠的血液儲備,,在關鍵時刻點亮他人生命,,同時也在不斷奉獻愛心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p>
記者 李靜
責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