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春到不惑,在王玲霞看來,,18年春秋的輪回交替如轉(zhuǎn)瞬之間,。她的這種感知,來自于獲得“山西好人”這一榮譽,。那一刻,,18年前的記憶又清晰起來。
1997年5月31日,,26歲的翼城縣唐興鎮(zhèn)南官莊村村民王玲霞,,聽說翼鵬商城大門外有一棄嬰。得知這一消息,,她突然想起張阿姨曾在她面前流露過想要領(lǐng)養(yǎng)孩子的念頭,。于是,她一邊讓自己的好友將棄嬰抱回家,,一邊匆匆前往張阿姨家告知這一消息,。
當王玲霞帶著張阿姨回到家中時,好友已將棄嬰抱了回來,。她上前一看,襁褓中是一個滿臉通紅的女嬰,。細看,,這名女嬰的肚臍眼上已生了蟲,脊背上有一個已開始潰瘍的大包,,散發(fā)出一股難聞的異味,。此情此景,令所有人無不連連嘆息,。嘆息聲中,,包括張阿姨在內(nèi)的人都悄然離開。
頓時,,王玲霞憐憫之情油然而生,,急忙抱起孩子到翼城縣中醫(yī)院進行診治。經(jīng)過搶救,,女嬰終于度過了危險期,。然而,,就在她想松一口氣時,醫(yī)生緊接著告訴她——“女嬰患有較嚴重的先天性脊柱裂,,存活下來的可能性不大,。”
怎么辦?王玲霞沒有猶豫,,毅然決定——“一定要照顧好這個可憐的孩子!”
對于當時尚未結(jié)婚的王玲霞來說,,這個決定無疑是要受到家人及朋友們的非議:“你一個大姑娘,還沒結(jié)婚就先養(yǎng)個殘疾孩子,,今后怎么找對象?”“你的腦子是不是出問題了?遇到這種事別人躲都躲不及,,你倒好,還主動往上貼……”
然而,,這些非議并沒能影響王玲霞堅持自己的這一決定,。她一邊忙門市部的生意,一邊照顧身患疾病的女嬰,,這對她而言,,必然是件難以周全的事。于是,,她決定每月拿出200元錢,,請來保姆照顧這名女嬰。
照看一個身體健康的嬰兒都是件累人的事,,更不用說是身患疾病的嬰兒,。在她先后請來的六七個保姆中,全部因為太累,、太難而相繼辭職,。無奈之下,她只好將門市部交給妹妹打理,,并在縣城內(nèi)租了一間房子,,全身心地照看孩子。與此同時,,她給這名女嬰起了個名字——“路得”,。
自此,王玲霞原本平靜的生活完全被打破,。為給孩子治病,,她湊了1000多元錢給孩子做了第一次手術(shù)。然而,,由于孩子小,,傷口長,無法縫合好,,手術(shù)失敗了,。
2003年,,路得6歲。那年,,當?shù)弥本┑膶<业竭\城市新絳縣下鄉(xiāng)義診這一消息,,王玲霞把自己積攢多年的7000多元錢拿出來給路得看病。在經(jīng)過第二次手術(shù)之后,,小路得背上的大包切除了,,裂口縫合了,大腿功能也好了,,但小腿和雙腳仍沒有知覺,。這次手術(shù),讓王玲霞花光了積蓄,。
盡管路得身患疾病,,但王玲霞不想讓孩子失去上學(xué)的機會。每天,,她堅持背著路得上學(xué),、放學(xué)。這一堅持,,就是近10年,,路得也逐步完成了幼兒園、小學(xué),、初中的學(xué)業(yè),。
然而,由于路得大小便不能自理,,只能長期使用紙尿褲,,造成了嚴重的尿路感染。在路得上五年級時,,又發(fā)展到尿血,、尿路堵塞,肚子疼得受不了,,醫(yī)生也拒絕治療,王玲霞就自己給路得導(dǎo)尿,,沒日沒夜地守護在路得身邊,,終于把奄奄一息的孩子從死神手里奪了回來。
18年后的今天,,王玲霞的青春已悄然消逝,。和18年前一樣,她沒有結(jié)婚,,只為更好地照顧路得;不同的是,,漸生白發(fā)的鬢角悄然提醒著她已過不惑之年,。
王玲霞從沒想過要放棄對路得的康復(fù)訓(xùn)練和教育培養(yǎng)。日前,,她又想方設(shè)法請來老師教路得學(xué)習(xí)彈琴,,“不管我多辛苦,只要能把路得培養(yǎng)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18年來,,王玲霞用愛為路得撐起一片藍天,,用18年的堅守譜寫了一曲超越血脈親情的人間大愛贊歌。她的事跡不僅被多家媒體進行報道,,而且還于2013年獲得“山西省鄉(xiāng)村愛心大使提名獎”;今年3月,,又被山西好人榜授予“山西好人”這一榮譽……在她的心中,這些榮譽記錄著自己18年來的付出,,也飽含著自己對于路得的愛與希望,。
記者 卞志強
責任編輯:席沛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