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今年72歲的賀???,是襄汾縣陶寺鄉(xiāng)東坡溝村人,。看起來,,他和村里的老百姓沒啥兩樣,,卻被人們公認為考古“專家”。
早在十幾年前,,陶寺遺址開始考古挖掘時,,賀福奎的家因與陶寺遺址相鄰,,機緣巧合便成了考古隊的一名編外人員,,幫助考古隊進行考古挖掘。
在外人看來,,參與考古發(fā)掘能有機會一睹千年文物的“尊容”,,無疑是一件很“美”的差事,但賀??鼌s不這樣認為,,他說:“考古挖掘是一個細心的活兒,一般都是年紀偏大的人才能干,,粗心,、毛躁的年輕人是干不了的。原來,村里許多人參與考古挖掘,,后來有些人因為干活不細致被考古隊辭退了,;有些人覺得這活兒枯燥、太耗費精力,,所以也不干了,。”
提起考古挖掘,,賀??@得很興奮:看似很簡單的土坑,挖掘起來卻特別費力,,有時候,,幾個人一天也就只能挖那么一小塊?!彼钢账逻z址被稱為古城墻的一個土坑說,,別看這坑沒多大,卻是考古隊在此挖掘了3年的成果,?!?br/> 賀福奎告訴記者,,考古挖掘并不是隨便亂挖的,,即便是已經(jīng)勘探出來的古遺址,在挖掘的過程中也必須小心翼翼,,先用耙子挖,,每一耙子最深只能挖5公分左右,一旦看見土壤顏色不同或者是土質(zhì)有所變化時,,必須停止挖掘,,讓考古專家進行標記、分析,,然后再進行挖掘,。若是挖到除土壤之外的東西時,也必須停止工作進行上報,,然后用小鏟和刷子慢慢將土里的東西完全清理出來,,將文物上面的土掃干凈,讓專家們收集起來,。
干了十幾年的考古挖掘工作,,賀福奎也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考古隊員眼中的“土專家”,,分析土層,、辨別土質(zhì),、精細挖掘、收拿文物,,他成了行家里手,。采訪結(jié)束時,他說:如果身體條件允許,,明年開春后我還會跟著考古隊從事挖掘工作,,為中國的考古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br/>記者 王隰斌 楊杰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