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駝腰
張震
對于臨汾古縣之南的南垣鄉(xiāng)駝腰村,,我既熟悉又陌生,。去年8月,我懷著興奮,、向往的心情,,來到駝腰村任第一書記,。農村生活是我人生的空白,當組織把我像一粒種子一樣播種在這片沃土時,,我把自己當成“駝腰人”,。近一年來,我走遍了這里的溝溝壑壑,,訪遍了這里的家家戶戶,。對這個安靜而又祥和的小村莊、對這里純樸而又智慧的百姓們,,我漸漸地有了濃厚而又真摯的感情,。
駝腰村是一個有著歷史記載的老村子?!坝蟮?,必先知史?!薄榜勓贝迕虻匦味?。貫穿駝腰村的浮古公路,是一段上下坡路,,坡路東西各有一個山頭,。從相鄰的東北方向上的河底村看,像一個駱駝背上兩峰之間的腰,,故名“駝腰”,。駝腰村曾經應該是運輸要道上的一個集散地。在古縣,、浮山和安澤等縣的聯(lián)系發(fā)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駝腰村經過多次變更,,昔日繁華散落的駝腰村是一個大村子,。2001年撤鄉(xiāng)并鎮(zhèn)改革時,,正名為“駝腰”,有駝腰,、杏林坡,、萬年莊、對子溝和西山5個自然村,。隨著村里百姓居住條件和生活需求的不斷改變,,對子溝和西山兩個自然村已逐漸消失。
駝腰村作為全市662個貧困村之一,,干旱少雨,,靠天吃飯,發(fā)展農業(yè)經濟的自然條件很差,。作為純農業(yè)的貧困村,,既沒有礦產資源,也沒有特色農業(yè),。境域面積3.2平方公里,,780畝耕地主要是大面積的種植玉米,還有100多畝已經掛果的核桃和少量小雜糧,。前幾年,,村里也有幾戶人搞小規(guī)模養(yǎng)殖,但都沒有經得住市場的考驗而被淘汰,。在村子周邊山上有連翹,,從春采到秋,農民能賺點零花錢,。農閑時,,身體健康的老鄉(xiāng)們再出去打打零工。一年下來,,各家各戶的收入雖然不高,,日子還能過得去,但若家里有人患病,,就會入不敷出,。村里四級以上殘疾就有12人、大病家庭1戶,、供大學生1戶,。這是駝腰村成為貧困村的現(xiàn)實原因。盡管之前,,村里和上級有關部門,,想過不少辦法,但始終沒有打破瓶頸,,找到起飛的路徑,。
貧窮,,不是永恒的主題,只是暫時的難題,。2015年由于天旱,,村里玉米、核桃等主要農作物減產四成,。如何讓百姓們減產不減收,,成為駝腰村“兩委”的頭等大事。依靠市委政策研究室,,駝腰村在農產品的銷售上做了“兩篇文章”,。一是組織公益活動,,把核桃直接賣到消費者手上,。組織來自全市各行各業(yè)的80余名騎友,到駝腰村開展了“騎行助貧,,齊奔小康”活動,。活動當天,,以每斤10元的價格,,銷售核桃700余斤,后繼銷售500余斤,。按照當?shù)睾颂移骄?元的收購價算,,多收入近4000元。二是尋找終端市場,,把小米直接賣到超市賣場,。駝腰村的地理、氣候,、土壤條件與盛產“神山貢米”的米家垣鄉(xiāng)相差無幾,。村里大多數(shù)家里,年年都會種一些小米,,供自己吃,。今年,全村打了1萬多斤谷子,。經過多方聯(lián)系,,以每斤高出收購價1.5元的價格,把1萬斤小米賣到了臨汾家福樂超市,,兩項收入共增加近兩萬元,。按村里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增收200元左右,。
長久以來,,村里百姓盼富,,卻始終停留在傳統(tǒng)的生產經營模式上,如果能打破這種小農經濟的格局,,全村各類農產品收入至少增加20%以上,。搞活動、找市場兩個生動的小實踐,,帶來的是思想觀念上的大轉變和發(fā)展路子上的新突破,。2016年,村“兩委”班子大膽地提出“以國家食品安全保障為導向,,以小雜糧為重點,,以市場為牽引,生產,、收購,、加工、銷售綠色糧食產品,,促使駝腰成為一個精品綠色糧食產品貿易小基地,,力爭在‘十三五’期間,村民可支配收入達萬元”的發(fā)展規(guī)劃,。美好的愿景,、發(fā)展的心氣、十足的干勁,,相信不遠的將來,,“駝腰人”定能“直起腰桿”,闊步走在致富的大道上,。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