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臺瞻望
李關(guān)良
步入臨汾一中南大門,抬眼望去,,“做人,、求知、健身”的校訓巨石沉穩(wěn)地端放門內(nèi)正中,,周圍環(huán)繞著蜀檜,、國槐,滿眼翠綠,。繼續(xù)往北拾級而上,,就是占地面積近萬平方米的國旗廣場,中心位置就是莊重典雅,、令人肅然起敬的國旗升旗臺,。
在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度里,在國人的心目中,,凡黨政機構(gòu),、學校單位,升旗臺均是重要構(gòu)成,,臨汾一中的升旗臺有什么特別之處么?
如果說,,臨汾一中455畝的新校園是一幅美輪美奐的藝術(shù)佳作,而其中的蓮花池,、植物園,、升旗臺,就是令人心跳眼熱的地標景點,。
升旗臺廣場位于學校南北中軸線上,,地勢北高南低略有坡度,你盡可以從從容容地走,,慢慢悠悠地品,。廣場東西兩側(cè)各建有6個方形卻不規(guī)則的花壇、花圃,,對稱而綿延,,成為拱衛(wèi)升旗臺的第一道風景,。花圃中衛(wèi)茅,、金葉女貞,、紅葉小檗、金邊黃楊,、七彩月季,、暴馬丁香等,高高低低,,色彩繽紛,,各色花兒彼此不讓,競相開放,,爭芳斗艷;各種草兒無私地播綠,,自豪而怡然;園丁們設(shè)計了三角形、正方形,、太極形圖案精心培植,,特別是第一組花圃里,用不同顏色的花,、草搭配種植而成的字形,,自西而東清晰顯示:自立、自強;成人,、成才,,樸實的育人目標,滲透到了莘莘求知的萬千學子心靈里,,厚植于一草一木花叢間。
走近升旗臺,,這方圣地讓你心靈得到洗濯,,志向得到淬礪,特別是走進第二道風景線,,當你靠近噴泉,,這種感覺就越發(fā)強烈。升旗臺周邊的噴泉由三部分組成,,高低錯落參差有致,,十一組噴泉上五下六,吐珠噴玉,,浪花如銀練,,水柱掛玉簾;潺潺輕吟曲,循規(guī)復(fù)徘徊;全力爭上游,,你追我急趕,,好一幅動人心魄的寫意圖,。你看那淺墨色花崗巖條石砌成的兩組九級臺階,二九十八,,萬船齊發(fā),。拾級而上,徐徐移步,,禁不住心旌激越,、心潮澎湃,升旗臺,,萬千學子景仰的神圣之壇,,19.49米旗桿的頂端,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托起了讓世人向往與追趕的太陽,。
站在升旗臺上,風雨如磐的百年歷史在眼前翻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國元勛周恩來當年曾在臨汾一中演講過,。那時候哪有升旗臺,。周恩來一定是站在茅茨土階,為了共產(chǎn)黨人的崇高信仰,,為了馬克思主義在三晉大地的扎根生長,,周先生登土階,斥敵頑,,導(dǎo)引新天地,,鞭撻舊世界,堯都烈火勢燎原,。以張振山為首的熱血青年,,建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臨汾第一個黨支部,在臨汾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斗爭中寫下了不朽的歷史詩篇,,為母校留下了光照后人的寶貴財富,。
站在升旗臺上撫今追昔,我想到,,作為政治家的周恩來在病床上還批閱文件,,為國操勞,以身許國世人贊;作為文學家的丁玲,,抱病趕赴平陽,,在一中傳播革命文藝之火,后于延安寫下了流芳后世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為知識分子與工農(nóng)結(jié)合,、與社會結(jié)合做出了后學的表率,。
站在升旗臺上不禁陷入遐思,學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排著隊向我走來,如火如荼,,可歌可泣!周恩來,、彭真、賀龍,,抑或丁玲,、張振山,他們都曾在臨汾一中發(fā)聲吶喊,,他們獻身人民,、改造世界;他們就這樣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他們的事跡,、名字刻在了臨汾人民心間,。一個人如果將自己的生命注入一種事業(yè),那么,,生與死便不再有什么界限,。他們活著,已經(jīng)將自己的生命轉(zhuǎn)化為另一種東西;他們走了,,這東西還永恒地存在,。他們是真正與山川共存、日月同輝了,。
我輕輕地摩挲著19.49米的旗桿,,一股強大的暖流把周身傳遍:多少次想撫摸天安門前升旗臺上的旗桿,因嚴肅的規(guī)矩而不能;今天,,在臨汾一中,,我一定要撫摸個夠!升旗臺下四周,全是花的海洋,、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歡快的風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同行的幾位知情者反復(fù)介紹著,,說花,、說樹、說人,、說事,,更多的是說樹,。他們說,這樹根下的淤泥有兩米來厚,,都是沃土啊,,保住了這些黃土,我們才有了這些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熱土,。土能生萬物,地可發(fā)千祥,。臨汾一中遷址于此,,萬物萌生,千祥勃發(fā),,路是大家開拓出的,,樹是眾人栽植起來的,花是師生培育出來的,,如今,,那花如錦如繡,那樹如臂如股,,花俏樹勁,,生機勃勃,詩意盎然,,臨一中的莘莘學子生活在這充滿綠色,、充滿希望的幸福大花園。有高人云: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這世間的曼妙之物何其多哉!只要有心,方寸之間也能綻放高山叢林,,何況一中人是在用心編織455畝的錦繡大花園,,其志之耿耿,其情之殷殷,,其語之諄諄,,豈是千把文字能表述得清的。
升旗臺是誓師臺,,升旗臺是加油站,、是號角臺,這一切都是為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一中這艘臨汾的“教育航母”不斷乘風破浪、加速向前。
我在升旗臺瞻望,、沉思,,升旗臺好似一面鏡子,一面百年的明鏡,。在這面鏡子里,,可以反射出百年來國家民族的命運,也可以映照我們自己的奮斗人生,,更可以預(yù)見到祖國強大的未來,。
責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