銻都那些老事兒
夏全發(fā)
陽春三月,,三湘大地桃紅柳綠,,麥苗青青,菜花兒黃,。應朋友劉善慶之邀,,來到他所在的城市——湖南省冷水江進行采風。
因為要幫善慶寫回憶錄,,不僅要聽他講,,而且要實地考察,還要親自體驗,。到達冷水江的第二天,,他便帶領我和妻子一起向錫礦山出發(fā)。
錫礦山是著名的世界銻都,,開采歷史悠久,。明朝時人們就發(fā)現(xiàn)了銻礦,誤把銻做錫,,故名錫礦山,。從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實行民采官收官煉以來,已有百年開采歷史,。鼎盛時期,,從事銻開采、冶煉的從業(yè)者達十萬之眾,。
我的三叔在日本鬼子入侵翼城的1938年,南下武漢,、云南,,后來到錫礦山當了一名礦工。并在此娶妻生子,,再也沒有回來過,。上世紀60年代末期,堂兄雙喜帶著好友劉善慶回到老家,,轉(zhuǎn)眼間已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
善慶帶著我和妻子一路前行,一路講解,。雖然錫礦山已經(jīng)到了資源枯竭期,,也還有一些企業(yè)存活著,但卻蕭條了許多,。善慶帶著我們游覽了南礦和北礦區(qū),。我最感興趣的是那些散落在群山中的村落以及流傳下來的故事,。
善慶的祖父劉克篤曾經(jīng)是個中藥材商人,先在鄉(xiāng)下開中藥店,,因是窮鄉(xiāng)僻壤,,沒什么發(fā)展前途,便來到繁華的錫礦山開起中藥店,。那時的礦主和外國資本家,,只顧賺黑心錢,根本不顧工人們的死活,。礦工們常年在狹隘潮濕的礦洞里挖礦,,背著破舊的簸箕斗拉礦,根本沒什么防護措施,,多數(shù)人都患上矽肺病和風濕病,。劉克篤善經(jīng)營、人緣好,,因此,,他的中藥店辦得紅紅火火,很快發(fā)達起來,。后來在老家買了20多畝地出租給窮苦百姓,。
翻越高高的山巒奇峰,來到山頂?shù)拈L龍界古村落,。這里有條馳名的街道——陶唐街,,只見高高矮矮的房屋錯落有致,在街道兩旁延伸著,。一條小溪從房屋下面嘩嘩流過,。行走在水泥街道上,不時發(fā)出響亮的腳步聲,。舊時,,整個街道是用清一色的石板鋪筑,像水洗過一樣,,十分干凈,。
在長龍界的一個角落,善慶尋找到了當年祖父開中藥店的地方,。歲月流逝,,物是人非。一家商店靜靜地躺在那里,,門可羅雀,。善慶指著旁邊一棵枯死的老槐樹,說它當年枝葉繁茂,,十分粗壯,。善慶在陶唐街度過了金色的童年,,直到8歲那年才離開這里。老槐樹上的鳥窩,,曾經(jīng)是他和小伙伴們常常光顧的樂園,。
陶唐街大約有三五里長,街道兩旁曾經(jīng)商鋪林立,,十分繁華,,礦工們居住的窩棚散落其間。街道下面是條小溪,,人們的糞便通過屋內(nèi)的小孔流入小溪,,溪水是不能吃的。雙喜兄曾寫過一篇童年往事,,就是記述那時礦工們生存狀態(tài)的,。
說話間,善慶帶著我們穿過長長的街道,,來到一口水井旁,。那時,人們祖祖輩輩都靠這口水井吃水,,幾十年過去了,,水井還長年有水,井水清澈見底,。
善慶的父親劉國安年輕時也是個商人,,在陶唐街開了個店鋪,經(jīng)營綢緞,。從長沙進貨,,回到陶唐街賣貨。那時,,不僅礦上的老板,、太太、少爺,、小姐們喜歡穿綢緞,就連外國人也喜歡穿綢緞,。劉國安的綢緞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十分興隆。后來,,他棄商從文,,繼續(xù)上中學,讀技校,,一生從事電工技師工作,。
善慶傳承了父輩們的善經(jīng)商,,后來成了一名成功的煙草商。
徜徉在陶唐街那狹長的街巷里,,伴隨著一聲聲噠,、噠、噠的腳步聲,,善慶帶著我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那金色的童年以及銻都曾經(jīng)的繁華時代!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