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忠延
晉國遷都新田
侯馬晉國故城遺址,,是最早實證晉國歷史的考古發(fā)現(xiàn),。古城址南北長約1400米,東西寬約1200米,。城址內(nèi)發(fā)現(xiàn)有制造銅器,、陶器,、石器、骨器的手工業(yè)作坊的遺跡,。其中鑄銅遺址的面積達3000余平方米,,出土文物非常豐富,包括100多塊銅錠,、鉛錠,、鑄銅生產(chǎn)工具及3萬余件陶范。考古學家認定,,從晉景公十五年,,到晉靜公二年,經(jīng)歷了208年,。在長達兩個世紀里,,這里是晉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
那時候,侯馬以新田為名,。晉國遷都新田,,是因為晉景公十四年(前586年),發(fā)生了一次山崩大災(zāi),。崩裂的是梁山,,在今陜西省韓城市的黃河岸邊。梁山崩塌后堵塞了黃河,,雍河三日不流”,。這梁山可不是普通山巒,是“晉望”之山,,即晉國祭祀的名山,。梁山的崩塌驚動了晉景公,他召見大夫伯宗查找忌諱,。伯宗尋訪絳人,,絳人告訴他:山崩無法改變,但國主山川,,為不祥之兆,,要扭轉(zhuǎn)這種局面,國君必須“為之不舉,、降服,、彩縵、徹樂,、祝幣,、出次”。也就是要求國君不吃肉食,,減少飯菜,,不穿盛裝,不彩飾車輛,,不聽音樂,,要祭祀神靈,,還要離開住的地方。
前幾項晉景公都一一照辦了,,惟有這離開住的地方不好辦,,但也得辦呀!于是,,便有了遷都新田的動意,。
其實,遷都新田的根本原因是晉國考量時局,,調(diào)整發(fā)展戰(zhàn)略。先前,,晉國聯(lián)合魯,、衛(wèi)、曹三國打敗了齊國,。
晉國征討齊國,,是因為齊國侵吞魯國,這是主持公道,。
戰(zhàn)事一完,,晉景公派上軍大夫鞏朔“獻齊捷于周”,向周天子定王去報告勝利,。這是有先例的,,當年晉文公城濮之戰(zhàn)打敗楚國,報捷后周襄王還親自迎接過,。遺憾的是,,時過境遷,今非昔比,,周天子不是周襄王,,晉國也不再是往昔那如日中天的晉國。周定王不屑一顧,,居然不見這位晉國大夫,。只命王室大臣單襄公轉(zhuǎn)告晉使鞏朔,晉齊之爭屬于兄弟間的爭斗,,沒有什么功勞可言,。況且,晉國大夫鞏朔不是天子任命的卿,,級別低微,,不值得接見。本來晉國想討個獎賞,,沒想到卻弄了個沒趣,。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