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7月10日一大早,記者途經(jīng)市區(qū)信合路老百匯門口時,,一支身著橙色T恤,、頭戴橙色頭盔的隊伍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停車細(xì)細(xì)瞧,,旁邊的摩托車后備廂上寫著“吃了嗎”幾個字,,上面插著鮮艷的國旗。咦,,這群外賣小哥聚集在這里要搞什么集體活動?
這一遲疑不要緊,,人群里走出了一位熟人——堯都區(qū)攝影協(xié)會主席張旦,他走了過來,,“記者同志,,和我們的外賣小哥一起去敬老院慰問老人吧!”幾位外賣小哥聞聲扭過頭來,一張張紅撲撲的臉,,一雙雙熱情的眼睛,,實在不忍拒絕。
10時整,由11輛摩托車組成的外賣車隊猶如一隊橙色的燕子輕盈地飛駛在大路上,,畫出了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不時引得市民駐足觀看。車廂里,,“吃了嗎”外賣公司總經(jīng)理張小紅說:“我們的團隊一直倡導(dǎo)社會擔(dān)當(dāng),、關(guān)愛他人的企業(yè)精神,團隊里有退伍軍人,,也有黨員,,他們提議去慰問敬老院的老人,我支持他們,,覺得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
半個多小時后,,外賣車隊來到位于東城的快樂家園敬老院。已等候多時的院長閆紅梅高興地說:“聽說你們要來,,老人們可開心了!”果然,,幾位大爺大娘圍攏過來,臉上的皺紋笑成一朵秋天的雛菊花,。
餐廳里,,十余位老人早已像孩子一樣圍著桌子坐下。都說人越老越像孩子,,此刻老人眼睛里都綻放出孩子般期待的光芒,。
外賣小哥們將餐品一一擺上桌,每人一盒揚州炒飯,、一份小米南瓜粥,,還有葷、素兩個包子,,噴香的飯菜味頓時彌漫開來,。外賣小哥趙正靖問候大家:“爺爺奶奶,我們來看你們啦,,祝你們吃好喝好,,身體棒棒的!”
開飯了,老人們有的像個貪心的孩子,,不一會兒就吃成了個花臉;有的發(fā)出了“咂咂”的聲音;還有的老人需要喂,外賣小哥就從護理員手里拿過筷子給老人喂飯……狄?guī)煾凳蔷蠢显撼隽嗣臒狒[人,,吃完了一直在夸外賣小哥:“味道好極了,,謝謝你們,謝謝各界的關(guān)愛……”
快樂家園敬老院有57位老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占到一半多,。得知有的老人不能來餐廳,幾位小哥前往老人宿舍送飯上門。82歲的李容(化名)老人正在看電視,,一見送飯菜的人不認(rèn)識,,就直接問護理員:“怎么換了人啦?”吃了兩口炒飯之后直夸味道好。47歲的腦?;颊咧x平(化名)飯量大,,坐在輪椅上不一會兒就把飯吃了個精光,還問外賣小哥,,“如果還想吃,,怎么辦?”小哥親切地拍著他的肩膀說,“想吃就給我們打電話,,我們以后會經(jīng)常來,。”
在一間宿舍里,,一位外賣小哥接過護理員的勺子說:“我來喂奶奶,。”當(dāng)記者感嘆他的動作嫻熟時,,他說:“我在家就是這樣喂我奶奶的,,她最聽我的話了……”喂完飯,他和這位奶奶親切地聊起了天,。臨出門前,,還給老奶奶梳理了頭發(fā)。
時針指向12時,。閆紅梅挽留外賣小哥們吃飯,,可他們都說,接到了不少單子,,準(zhǔn)備送餐去呢,。閆紅梅感慨地說:“這群外賣小哥太可愛了,給敬老院帶來了歡樂,,希望以后常來看看,。”張小紅回應(yīng)道:“看您說的,,我們在這里學(xué)到了你們無私奉獻(xiàn)和無悔付出的精神,,還增長了護理知識。孝老愛親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我們以后會經(jīng)常開展這樣的活動,。”
在熱烈的氣氛中,,敬老院工作人員衛(wèi)澤民說:“老人們最愛唱《打靶歸來》,,今天大家就一起唱吧!”于是,,“日落西山紅霞飛,戰(zhàn)士打靶把營歸把營歸……”歡樂的歌聲從敬老院里飛了出來,。
記者 景秀紅 郭璞
責(zé)任編輯: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