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巷名應該是根據(jù)村名叫的,更具體的原因就不清楚了?!笨疵Q估計是由姓氏演變而來的吧,?”蘆氏莊巷,位于市區(qū)解放路路北,,南北走向,南起解放東路,北至私人住宅,,巷子中的岔路口可通往平陽北街、兵站路和車站街等地,,交通便利,。
連續(xù)幾天,記者在對該巷名來歷采訪時,,由于此處出租戶較多,,因此對于巷名來歷及周邊變化,知之甚微,。隨后,,在走訪中記者采訪了平陽北街、兵站路的一些住戶,力求找到蘆氏莊巷的來龍去脈,。
曾是村名
在平陽北街一住宅小區(qū),,今年67歲的劉女士猜測:蘆氏莊是個村子,所以巷名應該是這樣來的,?!彼硎荆聦嵣?,現(xiàn)在命名為蘆氏莊巷的這條路只屬于過去村子的一小部分,,早先從平陽街到兵站路這一大片地方都屬于蘆氏莊,后來,,隨著人口的增多和城市建設,,才漸漸分成了平陽街、兵站路,。
對于劉女士的說法,,今年82歲的苗根秀老人持肯定態(tài)度。苗老回憶說,,曾經(jīng)的蘆氏莊是城外的荒地,,后有人遷居至此,才慢慢形成了村子,。她的印象中蘆氏莊村規(guī)模很大,,除榨油廠、木材廠,、兵站,、汽車站外,其余都是普通村民,。
規(guī)模頗大
80歲的市民馮春明老人告訴記者:這個村子最初的住戶都是從河南,、河北、山東過來的人,,后來隨著城市建設也有了臨汾本地人,。以前在東關城有十字路口分成的街道,其中北街一直可以通到蘆氏莊的位置,?!彼硎荆J氏莊以前的規(guī)模很大,,曾經(jīng)兵站路的東西兩側都屬于蘆氏莊。在解放臨汾城時,,不少地方形成了大坑,。后來在城市建設中,大坑慢慢被填平,并有了建筑,。
馮春明老人的這一說法,,記者在之前本報曾報道過的《平陽街時代發(fā)展的見證者》一文中,找到了契合點,。當時74歲的陳銀生老人提到了這一帶的舊貌,,臨汾解放前,廣宣街和平陽北街是不通的,,那里都是城壕溝,,解放后,政府從其他地方運來土,,將溝壑和城壕溝填埋,,漸漸有人依城墻建房,慢慢形成了可供行走的路,,但只是一條可容納一輛車通行的小土路,,再后來,修通了一條與平陽街交叉,,同時可以通往火車站的路(車站街),。”
格局變化
對于記者的提問,,今年45歲的老住戶王和平表示,,巷子名稱來歷他不清楚,不過卻親身見證了巷子的一些變化,。
“我在這里住了三十多年了,,十幾歲隨父母來的時候,這一帶都是瓦房,,那時,,路北這塊不是死胡同,可通往車站街,,在去往車站街的東邊,,有一大片麥地,后來隨著路口建房被堵,,才又開了這條通往平陽北街的路,。”經(jīng)過查詢資料,,記者在《臨汾市城市建設志》一書中上世紀九十年代臨汾市城區(qū)布局圖中看到,,蘆氏莊巷南起解放路,向北折西至平陽北街,,對于蘆氏莊的介紹卻沒有找到相關記載,。期待知道詳情的讀者朋友們提供線索,。
記者亢亞莉
責任編輯: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