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歡迎您關注臨汾市法律援助中心!我們將為您提供無償?shù)姆勺稍兒头稍?。如您有法律疑難問題,,請撥打‘12348’法律援助咨詢熱線,我們將為您詳細解答……” 溫馨的話語,,誠摯的問候,,體貼入微的人性關懷,,暖心給力的在線幫扶……源自臨汾市法律援助中心微信公眾號的一條關注推送,熱情洋溢誠意十足,,透著滿滿的正能量,。
1998年11月26日,臨汾市法律援助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掛牌成立,。成立近20年來,,中心共承接(辦)各類案件6000余件,提供咨詢20萬余人次,,追回賠償,、欠薪數(shù)百萬元,將法律援助服務真正落到實處,。伴隨著一樁樁案件的辦理,,一次次咨詢的答復,,中心在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等方面為全市作出了積極貢獻,,贏得了市委、市政府領導和廣大受援群眾的一致贊揚,。
前來市法律援助中心服務大廳咨詢的群眾絡繹不絕。
守望相助 為困難群眾維權撐腰
遇上問題需要打官司,,可是囊中羞澀請不起律師,。面對這樣的困境,應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曾幾何時,,對手頭拮據(jù),、經(jīng)濟困難的部分市民百姓而言,想要法律維權卻是可望而不可即,。好在有市法律援助中心,,矢志不渝初心不改,始終如一地著眼于提高全體人員的群眾觀念和服務意識,,自覺在建立更為完善,、更加周到的便民服務體系上下工夫,通過細化服務舉措,,建立便民服務大廳,、提升辦案質量水平,千方百計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提升受援群眾滿意度,,樹立起司法行政部門“窗口單位”真誠為民、熱情服務的良好形象,。牢記使命勇于擔當,,二十年如一日憑優(yōu)質一流的專業(yè)服務將全市法律援助服務的這面大旗高高扛起。
略顯無助的眼神,,晦暗無光的皮膚,,爬滿臉上的褶皺,邋遢過時的穿著……40歲的李女士(化名),,外形樣貌看上去比年齡要顯老一些。
本來這是一個和諧美滿的四口之家,。然而一切因為丈夫鋃鐺入獄后不復存在,。“判處18年有期徒刑”這個晴天霹靂曾令她幾度暈厥,,她不敢更不愿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不過從丈夫入獄那天起,,李女士就決定等他出來。
然而,,夫妻二人長期分離,,漸漸有了隔閡,,溝通也越來越困難,。丈夫的冷言冷語如同針扎深深刺痛了李女士的內(nèi)心,。萬般無奈下,,她鼓足勇氣向丈夫提出離婚,,可他堅決不同意,。
走投無路的李女士最終找到了市法律援助中心尋求援助,。中心第一時間予以受理,,并指派山西金貝(臨汾)律師事務所王玲慧,、王玉芬兩名律師作為代理人,,協(xié)助處理相關法律事務。
因此案具有一定特殊性,,兩名律師一致認為調(diào)解為佳,。在法官及律師的斡旋努力下,經(jīng)多次循循善誘因勢利導的專業(yè)調(diào)解,,兩人最終解除婚姻關系,。其中,二女兒的撫養(yǎng)權歸丈夫,,在服刑期間則依舊跟隨李女士生活,。
自此,結束一段失敗婚姻的李女士,,終于可以重新規(guī)劃一下自己的未來,。
無論來訪群眾什么身份,無論他們帶著什么樣的情緒,,都會受到足夠充分的尊重,,這是市法律援助中心一直遵循的工作準則。這份尊重,,換來的不單是受援人愿意依法依規(guī)尋求自身合法權益,,更在群眾心中樹立起了司法的公信力。
情路坎坷的楊女士(化名),,兩次婚姻都以失敗告終,。與丈夫張某離婚后,楊女士因身體緣故,,無法再干農(nóng)活,,于是,便和女兒將自家2.8畝的承包土地交給鄰居劉某(化名)有償耕種,。2014年9月,,丈夫張某(化名)強行從鄰居劉某手中將土地索取回來,。
母女二人多次上門爭論辯解無果,只有將前夫張某起訴至堯都區(qū)人民法院,。
法不偏私,,楊女士勝訴。一審判決后,,張某不服上訴至市中級人民法院,。楊女士人到中年,一直靠打零工維持生計,。二審時,,她已無力聘請律師,遂向市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很快就得到了山西律動律師事務所石永紅律師的援助,。
證據(jù)顯示,2011年,,涉案的2.8畝土地已歸楊女士和女兒所有,。2014年9月,張某編造謊言,,將土地從鄰居劉某手中強行占用,,屬于典型的侵權案件。楊女士有證據(jù)證明2011年至2014年9月期間委托劉某代收代種的事實,。
張某顛倒黑白的做法引來全村人的公憤,。村民李某主動為母女倆作證,稱母女二人所承包的這塊2.8畝土地其地理位置,、大小面積已確定,,并非張某全家9.8畝承包地的重新分割劃分。
石永紅律師根據(jù)國家相關法律規(guī)定,,認為婚姻存續(xù)期間楊女士與女兒作為家庭成員對屬于家庭共同財產(chǎn)的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有2.8畝的承包額(女兒為1991年出生,,承包經(jīng)營權1995年簽)。女兒出嫁后除非在夫家分得承包地,,否則,,發(fā)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同時張某也不得侵犯楊女士與女兒的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
在石律師的努力下,,法院最終采納了律師的意見,以張某為承包戶的家庭承包地面積共9.8畝,,其中包含楊女士,、女兒二人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jīng)營份額。張某稱本案為土地確權糾紛,,不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理由不能成立,。
法院最終駁回張某上訴,維持原判,。
楊女士和女兒,,從此再也不用因土地承包權的問題而苦惱了。
都說人老了親情和健康最重要,??神R奶奶(化名)暮年之際,卻遭遇了親人離去和親情背叛的雙重打擊,。
2016年8月,,80歲高齡的馬奶奶拖著疲憊的身軀來到市法律援助中心,向值班律師哭訴其遭受的不幸,。
馬奶奶長女家庭經(jīng)濟條件較好,,多年來雖偶有探望,但未履行贍養(yǎng)義務,。二女兒和小女兒家庭條件一般,,但一直堅持看望贍養(yǎng)父母。2016年2月,,馬奶奶丈夫不幸離世,,其長女不但不協(xié)助馬奶奶處理后事,還辱罵老人,,態(tài)度惡劣,,隨后更是對其不管不問。雖經(jīng)眾多親屬多次做其長女的思想工作,,但仍拒絕履行贍養(yǎng)義務,,體弱多病且已喪失勞動能力的馬奶奶百般無奈之下,只有去市法律援助中心尋求支援,。
在了解案情后,,中心工作人員考慮到此類案件關系到整個大家庭的和睦相處,如果起訴到法院,,很可能老人贏了法理卻丟了親情,。于是,他們決定從調(diào)解入手,,盡可能化解雙方矛盾,,使老人既維護權益又不失親情。
于是,,工作人員多次與馬奶奶及其女兒進行溝通,,聊家常、擺事實,、講道理,、說政策,、講法律,做思想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馬奶奶的女兒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表示非常后悔,,承諾一定會善待自己的母親,,讓母親安享晚年。最終,,三個女兒達成每月共同支付1000元贍養(yǎng)費的調(diào)解意見,,此案也圓滿畫上了句號。
為表感謝,,馬奶奶二女兒帶著對中心工作人員及維權律師的誠摯謝意,,將一面寫有“法律援助情暖人間”的錦旗送到市法律援助中心。
馬奶奶只是眾多受助人員中的一名,。在其背后,,是一個全緯度的法律援助“大網(wǎng)”,正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從中獲益,,大大增強了法律援助的普惠性和群眾獲得感,。
記者了解到,因為缺少經(jīng)濟來源,、法律意識淡薄等原因,,農(nóng)民工、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維權一直都是最讓人“揪心”的事,。
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王晶晶談及農(nóng)民工討薪的辛酸:“農(nóng)民工很實在,,都是踏踏實實地打工,能多工作一分絕對不少干一秒,。但是很多農(nóng)民工法律意識淡薄,、求職心切,或者是熟人介紹礙于面子不問薪金等原因,,在沒有簽訂任何合同時,,就主動為其工作,而發(fā)包方,、承包方或實際施工者正是拿捏住農(nóng)民工的心理特點隨意更改薪金等勞動約定,。”
近年來,,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幫扶農(nóng)民工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15年,僅市法律援助中心辦理各類農(nóng)民工案件達15件,受援人數(shù)37人,,索賠金額35萬元;2016年市法律援助中心辦理各類農(nóng)民工案件51件,,受援人數(shù)87人,索賠金額86萬元,。
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趙雪琴告訴記者,,法律援助的受援對象都是經(jīng)濟困難,無能力或無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貧弱群眾,,而法律援助工作需要愛心、細心,、恒心,,更需要大量法律工作者的自愿參與。目前,,市法律援助中心正在山西師范大學法律系招募志愿者參與法律援助工作,,竭盡所能為困難的弱勢群眾提供更多幫助。
內(nèi)外兼修 讓更多民眾信賴法援
法律援助是一項“民心工程”,,法律界的“陽光工程”,,臨汾人民的“愛心事業(yè)”,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保護弱者的“撐腰人”,,為困難群體的合法權益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線。
為群眾辦實事,,強化服務功能,。市法律援助中心建立了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網(wǎng)絡。在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以司法所為依托,,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全市171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已全部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各工作站均可就地接待,、受理法律援助案件申請,申請人不必奔波,,在當?shù)鼐涂梢越邮芊稍?。同時,為緩解我市山區(qū)貧困縣較多,,律師,、法律服務人員短缺,法律服務資源配置不均,,法律服務保障不足的難題,,市法律援助中心按照省法律援助中心的安排部署,在18家法律援助中心、45家鄉(xiāng)鎮(zhèn)(街道)司法所開通了遠程視頻系統(tǒng),,達到了市,、縣、鄉(xiāng)三級平臺全覆蓋,,實現(xiàn)了服務群眾“零距離”,、解答疑難“零障礙”、服務質量“零投訴”,。真正實現(xiàn)了全省優(yōu)質法律服務資源的互通共享,。
推行法律援助便民“一卡通”制度。法援中心為方便困難群眾申請法律援助,,在全市范圍內(nèi)實行法律援助便民“一卡通”,,各縣市中心工作人員都盡快審查案情,減免程序,,及時辦理有關手續(xù),。實行法律援助知識公開、量化制度,。把《法律援助條例》上墻,,向當事人提供援助對象、范圍,、經(jīng)濟困難的標準,、辦理程序等公開量化公示,使社會各界人士監(jiān)督其工作及服務態(tài)度,。建立老年人,、殘疾人法律援助服務“綠色無障礙通道”。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農(nóng)村“五保戶”、孤寡老人,,實行電話申請,,法律援助中心上門服務,就地辦理手續(xù),。
中心在內(nèi)部設立便民臺,。對困難群眾所需的法律咨詢、申請,、受理,、審批全部在接待室一站式完成,同時在便民臺上配備一些熱水,、鋼筆,、信紙、宣傳資料、藥品等,,為受援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實行當事人、承辦律師“辦案回執(zhí)”監(jiān)督制度,,即案件辦理之前向律師說明辦理須知,,使承辦律師明確要遵守相關的權利和義務。同時,,向受援當事人發(fā)放案件質量《反饋意見卡》,。案件辦結后由指派案件的援助中心直接收回。中心定期向當事人等有關部門回訪,。
在案件質量上,,中心堅持案件質量反饋制度,加強對重點案件進行回訪,,及時了解受援人的滿意度,案件結果的落實情況,。同時加強廉政建設,,強化援助律師職業(yè)操守,杜絕向當事人索取任何財務,,做到了“零投訴”,。
案卷評查一絲不茍,。
為貼近群眾,、真情付出,中心制定了“6541”窗口建設要求和目標,,即:開展“六心”服務,,突出“五嚴”管理,實現(xiàn)“四零”目標,,爭創(chuàng)一流窗口,。“六心”服務即接待群眾熱心,、聽取情況耐心,、幫助群眾真心、解決問題誠心,、了解案情細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五嚴”管理即作風紀律、環(huán)境衛(wèi)生,、文明用語,、服務態(tài)度、考評考核;“四零”目標即服務零距離、業(yè)務零差距,、工作零積壓,、群眾零投訴?!?541”實施以來,,大大提高了大廳接待人員的工作責任心,接待人員將“微笑服務,、高效服務”融入到接待受援群體上,,將“做好老百姓的事”深化為“抓住老百姓的心”,力爭讓每一個來訪者“有難而來,,滿意而歸”,。
趙雪琴告訴記者,他們非常重視老百姓的訴求,,對每個案件都反復認真研判,,力求做到面面俱到。
在平陽廣場開展法律宣傳活動,。
為讓更多的群眾了解法律援助,不斷擴大法律援助社會影響力,,長期以來,,市法律援助中心走向社區(qū)、街頭,、軍營,,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援助宣傳效果,使法律援助真正惠及更多弱勢群體,,有效保障困難群眾合法權益,,實現(xiàn)社會公平公正。
2016年4月22日,,市法律援助中心組織律師深入到武警臨汾市支隊開展“送法進軍營”活動,。旨在強化涉軍維權工作,增強官兵的法紀觀念,,提升法律素養(yǎng),,樹立遇事想法、出事用法的依法維權意識,,培養(yǎng)其依法辦事的能力,。
2016年7月13日,中心又走進駐臨武警支隊二中隊,,開展“送法進軍營”活動,,與駐地官兵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咨詢,,為他們解惑釋疑。
2017年3月5日,,中心在平陽廣場開展了法律援助宣傳活動,,弘揚雷鋒精神,為廣大群眾普及了法律知識,,提供了專業(yè)的法律咨詢服務,,讓百姓感受到法律援助就在身邊。
3月8日,,中心在平陽廣場開展法律宣傳活動,,深入宣傳婦女維權方面的法律知識,全力提升我市婦女兒童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5月6日,,他們又邀請臨汾晚報“小記者”團成員走進市法律援助中心,開展以“學習法律知識做合格守法小公民”為主題的活動,,提高孩子們自我保護意識,,增強法制觀念。
在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開展法律援助服務,。
5月19日,市法律援助中心到臨汾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施工工地開展以“助殘維權,,法援助力”為主題的法律援助服務活動,現(xiàn)場解答殘疾人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法律問題,。
創(chuàng)新提速 助弱勢群體共渡難關
服務窗口是法律援助工作的形象,更是服務群眾的重要渠道,。市法律援助中心根據(jù)窗口工作性質,,從崗位職責、工作紀律等方面全面提高中心建設和服務水平,。
遇到問題后,,能快速及時地找到法律援助途徑,可以幫助受援人節(jié)省經(jīng)濟開支和時間成本,,也能給其帶來心理安慰,,市法律援助中心“12348”熱線為此做出了積極嘗試和各種努力。市司法局充分重視“12348”熱線平臺的建設,,從各律師事務所抽調(diào)20名專業(yè)律師,,組成專業(yè)律師團隊,為群眾提供法律援助服務,。這里的值班律師政治素養(yǎng)高,、業(yè)務能力強,、責任心強且熱心公益事業(yè)深得群眾信任。
“12348”法律援助專線平臺,。
除了通過接聽“12348”提供免費的法律咨詢服務外,法律援助律師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接待當事人,,為其提供法律咨詢,。
“您好,請坐,,有什么事需要我們幫助嗎?”這是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員接待求助群眾的場景,。在干凈整潔的市法律援助中心服務大廳,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訓練有素的律師團隊專門為群眾答疑解惑。
記者注意到,,來自誠敏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李妍潔接待了滿頭大汗的田大爺(化名),。田大爺來自浮山,剛做完腦癱手術,,腿腳不好,。“他的問題有點復雜,?!崩盥蓭煾嬖V記者,同村的王某(化名)用無法處置的耕地跟田大爺?shù)牟说刂脫Q了,,還在菜地上搭建了房屋,。由于不懂法,一審田大爺敗訴了,。因為做手術,,他又錯過了上訴期。李律師用通俗的話語跟田大爺解釋起案情,,并為他分析下一步是再次提起訴訟還是向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再審,。為了減少田大爺跑腿次數(shù),李律師積極跟一審律師聯(lián)系,,讓大爺用法律來捍衛(wèi)自己的合法權益,。
“當自己幫助別人解除痛苦,帶去快樂時,,就會活得充實,、活得歡樂?!边@是值班律師杜鶴時常提起的一句話,。杜鶴是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值班律師,,在值班室里她見過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受援人。與受援人溝通,,了解其真實需求也是她的一大特長,。杜律師告訴記者,律師可不只是打官司,,適度地化解矛盾也是必不可少的,。針對離婚案件,作為已婚人士的她也有著獨到的見解:“婚姻中出現(xiàn)吵架,、冷戰(zhàn),、諷刺等矛盾會有不少,出現(xiàn)瀕?;橐鰬壤潇o下來學會把出現(xiàn)的問題擺到桌面上,,多溝通,如果婚姻是操守重創(chuàng),,再分析是否值得挽回,。”
在臨汾,,遭遇官司尋求法律援助,已成為了弱勢群體的“首選”,。通過點滴的付出和積累,市法律援助中心構筑起了百姓和政府間對接溝通的橋梁,,給人以希望,、鼓舞與公道,來這里尋求幫助的人,,得到的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答復,,更包含了法律援助人員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愛。
“有困難,,找法援”,。如今,,弱勢群體的這句口頭禪,,成了市法律援助中心最“接地氣”的體現(xiàn)。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市司法局的指導下,,與各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匯聚起更強大的正能量,為服務保障民生,、促進公平正義發(fā)揮著巨大作用,。記者 王小庚 郭霞
(本版圖片由市法律援助中心提供)
編后 法律援助是一項光榮而又高尚的事業(yè)。市法律援助中心自1998年成立以來,,在市司法局的領導下,,大力加強法律援助工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應援盡援,、應援優(yōu)援,,在市區(qū)范圍內(nèi)織就一張“法律援助愛心網(wǎng)”,讓受援者在每一起法律援助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施以援手,,讓他們有力量繼續(xù)前行。
相關鏈接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jīng)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
法律援助制度是人類法制文明和法律文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chǎn)物,是國家經(jīng)濟,、社會文明進步和法治觀念增強的結果,。用法律的手段幫助人民群眾解決訴訟難的問題,是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大背景下的必然選擇,,是促進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法律援助同時是一項扶助貧弱、保障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社會公益事業(yè),,更是中國實踐依法治國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
作為司法制度的重要構成,,法律援助通過向缺乏能力,、經(jīng)濟困難的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使他們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護,。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