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訊 “豬園子”是洪洞仇池村民對一個垣面的稱呼,,而此地的稱謂應該叫“彘原址”。從何時起稱為“豬園子”,,沒有一個村民能說清楚,。對考古頗有研究的馬安柱也說不清“豬園子”的來歷。
“‘豬園子’有一通清代的石碑,,石碑前有一棵古槐樹,。”春節(jié)過后,,馬安柱帶領記者邊走邊介紹,。
老人在前,西下的太陽映射出老人微彎的背,,在高大古樹的襯托下,,老人越發(fā)顯得低矮,空曠的垣面上,,古樹與碑樓格外引人注目,,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去一看究竟。
石碑上刻有“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歲次壬午清明,。榖旦,。考文林郞云南鎮(zhèn)沅府恩樂縣知縣翁諱紋字天衣,,號隆靖,。張口。妣孺人,,母晉氏氏”字樣,。經現場初步判定該墓的主人是文林郞云南鎮(zhèn)沅府恩樂縣知縣父母的合葬之處。是朝廷“貤贈顯祖”,,修建這樣規(guī)格的石碑與墓地,。從石碑的落款得知是知縣張明與千總(相當于現在的營長)張理攜孫兒、曾孫在乾隆二十七年清明時節(jié)立下的石碑,。碑額有人為損壞的痕跡,,一塊新碑額放在老石碑上顯得格格不入。
原趙城縣清道光本縣志記載,,張明康熙丁酉年間科舉考中舉人,,云南恩樂知縣,其給父母立石碑時已經距離考上舉人45年。
網上有“1983年發(fā)現恩樂知縣張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仲秋制銅圓牌1件,?!边@與縣志記載相吻合。
史料記載,,張明在恩樂頗有建樹,。乾隆五年(公元1741),恩樂知縣張明在碧松山麓(今大寺廟遺址)創(chuàng)建恩樂縣學宮,。第二年,,鎮(zhèn)沅府學宮在府城(今老城)建成。鎮(zhèn)沅府知府姚應鶴撰寫《恩樂縣創(chuàng)建學宮碑記》并刻于石碑,。此碑刻實物如今保存于鎮(zhèn)沅檔案館,。
記者 王隰斌
責任編輯:張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