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新聞網(wǎng)訊 歲月滄桑,英魂長存,,豐碑不倒,!
銘記歷史,,英雄氣概,,精神不朽,!
2017年9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忽雞圖鄉(xiāng)烈士陵園內,,年過七旬的陳杜興,,撫摸著墓碑泣不成聲,。長眠于此的臨汾籍烈士杜松山,正是他苦苦找尋的親舅舅,。祭拜過后,,他久久不舍離去,心里默念:“舅舅,,我來看您了,。姥姥、母親,,你們可以安息了,。”
祖孫三代,,舉目遙望,,歷經(jīng)八十載,思念萬里長,,相逢卻是兩相隔,!
這是怎樣的一種羈絆?
一去不復返 親人盼“雁歸”
雖從未謀面,,但舅舅的樣貌和點滴經(jīng)歷卻深深地印刻在陳杜興腦海中,。他記得,姥姥常常捧著一張泛黃的老照片暗自垂淚,,那照片里器宇軒昂的少年就是舅舅,。母親也時而談起舅舅二、三事,,言里言外溢滿了思念與牽掛,。
“舅舅名叫杜松山,,堯都區(qū)大陽鎮(zhèn)人,1921年出生,,1937年參軍,。為了民族大義,正在太原讀書的他拋下年邁的母親和新婚的妻子,,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抗戰(zhàn)路,。自此一去不返,音訊全無,?!标惗排d回憶到,“多年過去,,得知舅舅的臨汾戰(zhàn)友復員了,,母親和舅媽當即前往堯都區(qū)縣底鎮(zhèn)探尋這位戰(zhàn)友,希望能獲取舅舅的下落,。結果,,戰(zhàn)友遺憾地說,當年在戰(zhàn)場上,,他們的隊伍被日本人打散了,,他和舅舅就此失散,也不知是生是死,?!?/p>
此后,一聞杜松山的戰(zhàn)友回鄉(xiāng)探親,,陳杜興的母親和舅媽都會立刻去打探消息,。然而,去時,,滿懷希望,;歸時,滿是失望,。
1952年,,一個消息傳來,稱杜松山參與的是一支“師生抗日游擊隊”,,這支隊伍曾頻繁活動于內蒙古武川縣的大青山,。將信將疑中,陳杜興的堂舅向當?shù)孛裾旨娜ヒ环鈫栐冃?。沒想到,,居然等來了回信,并證實杜松山于1940年在內蒙古大青山作戰(zhàn)中犧牲,。為此,,1953年,,臨汾縣(現(xiàn)堯都區(qū)) 民政局補發(fā)了烈士證明書。
一晃十五年,,終獲舅舅下落,,可惜,他再也回不來了,。陳杜興說,,為了不讓姥姥承受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哀痛,全家上下一直瞞著她,。姥姥臨終之前,,每天去村口張望,,心中仍抱有一絲希望:想再見兒子一面,!
一心尋血親 何處訴“衷腸”
舅舅犧牲在異地他鄉(xiāng),不知葬于何處,。隨著姥姥,、母親、舅媽先后作古,,陳杜興心頭愈來愈沉重,,找尋“舅舅”的念頭愈來愈強烈。
在這個信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何不借助強大的互聯(lián)網(wǎng),?2017年2月,陳杜興在電腦上試著輸入“內蒙古抗日烈士杜松山”,,結果出現(xiàn)了一篇標題為《武生意》的通訊報道,,令他驚詫不已!——這篇報道的結尾處有這樣一段話,,“然而,,潰軍中的一個頭目,作惡成性,,不聽忠告,,竟慘絕人寰地下令把武生意、杜松山,、劉俊3位同志活埋了,。”
此外,,文中還提及“七七事變后,,成中遷校清源”?!扒逶?、清源,,這兩個字為何這么熟悉?母親生前念叨過的‘清源中學’,,是否與之有些聯(lián)系,?”陳杜興反復揣摩,隨后恍然大悟,,“原來,,母親口中的‘清源中學’是太原成成中學。這是舅舅的母校,,烈士武生意,、劉俊與舅舅既是同學,又是戰(zhàn)友,?!?/p>
循著武生意烈士、太原成成中學這兩條線索,,陳杜興加快了尋親的步伐,。他道出其中的艱辛與坎坷:“一些資料顯示,武生意離家入伍前,,其妻為其生下一個女嬰,。為此,我直赴呂梁市交城鄭村尋訪烈士遺孤,,找到了武生意烈士的孫侄女,,進而得知烈士的女兒就職于太原理工大學,但是現(xiàn)在身處大同子女家中,,因而未能如面,。期間,我看到一則標題為《苦尋78年,,襄汾張家找到烈士親人》的新聞報道,,我先后拜訪了文中的兩位主人公,了解他們奔赴內蒙古武川縣的尋親經(jīng)過,。接著,,我又托太原同學參觀成成中學校史館,從中確認大青山革命烈士名錄第13,、14位即為武生意,、杜松山,進一步堅定了我找到舅舅的信心與決心,?!?/p>
從愛國學生到革命烈士,舅舅經(jīng)歷了哪些故事,?太原成成中學校史館給出了答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成成中學舉校從軍,,共赴國難,組成了一支四百多人的“師生抗日游擊隊”,,多數(shù)隊員的年齡都在14到18歲之間,。此后,這支隊伍開赴大青山,,在艱苦卓絕中與敵人抗爭長達7年,,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中國抗戰(zhàn)史上的光輝篇章,他們被譽為中國“青年運動的一面旗幟”,。
如此之悲壯:兩百多位英雄血灑大青山,,這支“師生抗日游擊隊”用自己的身軀,用自己的青春捍衛(wèi)著祖國的山河,!杜松山位列其中,,時年僅19歲!
一字起跌宕 有情終“相逢”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根據(jù)一些資料記載,,“武生意、杜松山和劉俊三位同學,,在武川二區(qū)烏蘭花鎮(zhèn)開展工作時被潰退的敵軍包圍,,落入敵手,慘遭活埋,?!?/p>
舅舅犧牲,何其悲壯,。陳杜興強忍悲痛,,撥通了內蒙古武川縣民政局的電話,先是詢問烈士名錄里有沒有杜松山,。得到否定回答,,他接著詢問轄區(qū)內是否有烏蘭花鎮(zhèn)。對方告訴他,,烏蘭花鎮(zhèn)原屬武川縣,,現(xiàn)歸四子王旗。
“我又把電話打去了四子王旗民政局,,接電話的是該局工作人員柳師傅,。柳師傅反復查詢后,遺憾地通知我,,烈士名錄中有兩個杜金山,,但無杜松山,。”陳杜興心有不甘,,不愿放棄,,“我緊跟著問了一句,有沒有武生意烈士,。對方說有,,我心里就踏實了。我告訴對方,,有武生意就應該有杜松山,,他們是一起犧牲的,估計是把名字搞錯了,?!?/p>
杜松山與杜金山有一字之差,但陳杜興堅信自己的舅舅長眠于此,。2017年8月31日,,他在女兒陳素琴的陪伴下,從臨汾乘坐火車直奔呼和浩特,,又換乘公交車去往烏蘭花鎮(zhèn),。一見面,等候許久的柳師傅,,連忙上前,,緊緊握住他的手,表達著對烈士親人的敬意與感激,。
9月1日下午,,柳師傅帶著陳杜興父女倆來到忽雞圖鄉(xiāng)烈士陵園。陵園里埋葬著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英勇犧牲的18位革命烈士,。其中,,與武生意烈士相鄰的一塊墓碑上刻有杜金山的名字。對此,,柳師傅表達了歉意:“為了永遠緬懷革命先烈,,弘揚革命精神,四子王旗民政局于2017年7月對該陵園進行了翻修擴建,,為每位革命烈士重新修墳立碑,。重新收錄時,誤將杜松山寫成杜金山,。我們將及時更正,。”
80年,三代人接力,,終找到烈士埋骨之處,。一時間,陳杜興百感交集,,往事一幕幕浮現(xiàn)在眼前:姥姥在村口張望舅舅的身影,,母親、舅媽四處找尋,、打探的場景……思念涌上心頭,,他跪在墓碑前,重重地磕了幾個響頭,;淚水奪眶而出,,他輕撫墓碑上的名字哽咽著:“舅舅,您的外甥和外孫女來看您了,!”
如今,,兩年過去了,陳杜興的傳奇尋親之路雖然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他依然致力于搜集,、整理舅舅的生前事跡,并凝練成一首首小詩,。他想讓堯鄉(xiāng)父老知道,,臨汾曾經(jīng)出過這樣一位抗戰(zhàn)英雄,這是臨汾的驕傲,。
正如陳杜興的詩句所言,,“誰不念老母,誰不愛嬌妻,?無國哪有家,毅然全放棄,。千里奔前線,,怒飲敵酋血。轉戰(zhàn)大青山,,十九成壯烈,。當今幸福圖,英雄碧血繪,。堯鄉(xiāng)好兒郎,,刻石傳光輝?!?/p>
記者 李靜
責任編輯:暢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