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恩
文化的思考
陶寺從大局上看,,雖然地理偏遠,,但在崇山以西,,汾河以東,,這一地區(qū)卻是大村,,形成了以它為中心的經(jīng)濟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中心,,促成了這里的某一時段地區(qū)性的繁榮,,從文化的角度,,去看這些寺廟及其他建筑,,可以看出人們對文化的崇尚。
比如說某地的“十景”“八景”,,應(yīng)是中國城市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是歷史文化和當代文化嬗變的結(jié)晶,。而陶寺的“十景”,以建筑之勝而聞名,,以傳說之美而著稱,。如“前門大街”,因此處地名叫前門,,百米之內(nèi)有著數(shù)十家作坊店鋪,,即用北京商業(yè)繁榮的前門,來比喻陶寺一地的商賈云集,、店鋪林立,,反映了當時人們濃厚的商業(yè)意識;如神奇美妙的“坐井觀天”,,是說孔廟門外西邊有一水井,,深五丈余,井口乃一石盤鑿口而成,,傳說一女因反抗封建婚姻,,殉情跳下,人未傷,,衣未濕,,望天月圓星閃,遂歌之,。后人們看井,,總能看到一美女井下觀天,奇也,、妙也,,多么美好的傳說!還有人們祈福避禍的“萬人福傘”,,是一株橫枝蒼勁、虬龍盤旋,、探身文昌閣高地崖外的數(shù)百年古柏,。家長為了小孩健康成長,常常給孩子脖子上帶上紅項圈,,十二歲以后便掛在這棵古柏上祈求吉祥平安,,前途無量;在關(guān)帝廟南的天池東邊,,有一依池而建的樓閣,,山墻中開一月亮窗,探身窗外,,只見天上月亮,,水中月窗,,窗中倩影,相映成趣,,影影綽綽,,朦朦朧朧,是為“水中觀月”,;有關(guān)帝樓與古戲臺相對而成的“樓臺相會”,;還有為人們看戲庇蔭遮陽的“千年古槐”等。十景涉及商貿(mào),、民俗,、風(fēng)景、傳說,,反映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體現(xiàn)了陶寺文化、文明的發(fā)展進程,。
再看看陶寺的孔廟,,也稱文廟。過去的州府縣衙的所在地才有孔廟,,而陶寺就有兩個,,其中一個雕有孔子像,也可見人們對文化的重視,。
還有前邊說過的陶寺的17個城門樓閣,,每個樓閣都有神像,大都供奉著龍王,、財神,、文昌帝君等神靈,這些樓閣是附近人們?yōu)榍蠼o本地人家?guī)砗眠\而集資修建的,。有受訪者說,,比如哪個文昌閣,旁邊的住戶出過幾個秀才,、幾個舉人,,哪個財神樓常敬香的人都光景殷實等,同樣可見人們的文化意識,。以筆者看來,,包括關(guān)帝廟、東岳廟,、玉皇廟的舞臺等,,實際上都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
在歷史的發(fā)展進程中,文化的影響必然產(chǎn)生對其他事物包括藝術(shù)的折射,。陶寺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也必然深遠地影響藝術(shù),,成為人們精神和心靈的依托,。特別是堯文化的影響,陶寺村的民間文化藝術(shù)底蘊豐厚,、豐富多彩,。龍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代表了偉大的民族精神,,成為民族之魂魄,。龍文化影響了陶寺人,陶寺村僅龍王廟就有三處,,以此來紀念龍,,懷念遠古的帝堯,讓龍的傳人香火不斷,,生息繁衍,。每年鬧元宵,分地域有西北角的金龍,、有東關(guān)里的蛟龍,、有南河里的蟒龍同時出現(xiàn),群眾叫鬧活龍,。龍的威風(fēng),、善良,耕云播雨,,體現(xiàn)了人們對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期盼。(未完待續(xù))
責(zé)任編輯: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