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伏羲,、滾磨溝、穿針梁……
探訪吉縣人祖山文化,,這個(gè)想法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終于天遂人愿,前幾日,,隨市作協(xié)的作家采風(fēng)團(tuán)走進(jìn)了這座神秘的大山,。更值得慶幸的是,原山西師范大學(xué)教授馮彥山,,這位被譽(yù)為人祖山文化“活字典”的老先生擔(dān)任我們的向?qū)А?/p>
傲立的高廟勝景
距人祖山主峰西北5公里處的高廟,,是我們探訪的第一站。
馮彥山教授說,,要想一睹高廟的真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踩著松軟的林間小路走8里路才能到達(dá),,并且怎么去怎么回,,也就是說,必須付出來回往返16里山路的代價(jià),,才能見到夢想中的高廟,。16里就16里吧,梁祝尚能18里相送,,咱為了高廟走上16里又何妨?況且早就聽說人祖山植被豐茂,,山中奇花異果眾多,中藥材資源豐富,,如果運(yùn)氣好的話,,保不準(zhǔn)還能撿個(gè)猴頭和靈芝呢。
抱著這樣的幻想上路,,路邊的野櫻桃,、野草莓,、山桃、山杏太“養(yǎng)眼”了,,尤其是一種酷似雞頭的中藥材,,引得同行的作家們紛紛徒手去挖。這東西當(dāng)?shù)厝朔Q“雞頭參”,,葉片多為三片輪生,,細(xì)條形,所長花朵為白色,,較透明,。其根為白色,雞頭,、雞嘴,、雞眼惟妙惟肖,令人稱奇,。
在林蔭路的盡頭,,一座突兀巨峰擋住了我們的去路,巨峰拔地而起,,高約200余米,,峰洞有一石砌巨峰門,由于年代久遠(yuǎn),,洞里殘留著歲月侵蝕落下來的殘?jiān)珨啾?。洞門后,一溜臺階直達(dá)峰頂,。馮彥山教授說,,那臺階有162階,高廟就在臺階的盡頭,。由于高廟實(shí)在太高了,,建議有恐高癥的人不要上去,最好在下邊等著,。果然有兩個(gè)恐高的作家望廟止步,、望廟興嘆了。他們說,,不敢上,,像在云里頭插著。
爬臺階爬到一半的時(shí)候,,我的兩條腿就嚇得瑟瑟發(fā)抖了,,感覺自己就像爬在墻壁上的一只壁虎,手腳并用,一個(gè)臺階一個(gè)臺階地往上移,。這時(shí)真羨慕那兩位患有恐高癥的作家,,真有先見之明,可以安安生生地坐在底下等我們回來,??傻竭@里了,不好意思打退堂鼓了,,只好硬著頭皮往上上了,。
廟中有“玄天上地”石刻,是真武大地神宮,,宮前有水池一個(gè),,據(jù)傳高廟此地為伏羲女媧成婚時(shí)的“拜天臺”??磥磉@16里山路沒有白走、162階臺階沒有白爬,,高廟傲然屹立于群山之巔,,遠(yuǎn)眺可見東邊的“伏羲皇帝正宮”,北邊的風(fēng)山神韻,,腳下近山層層疊疊,,遠(yuǎn)山莽莽蒼蒼,猶如人間仙境,,令人思緒萬千,。
消失的小橋流水
返程的路上,馮彥山教授沉醉地介紹著自己的家鄉(xiāng):吉縣古稱吉方,、吉州等,,吉州古八景為:石孔飛泉、佛閣晴嵐,、壽山夕照,、錦屏疊翠、小橋流水,、古洞瑤桃,、壺口秋風(fēng)、孟門夜月,。壺口秋風(fēng),、孟門夜月二景遠(yuǎn)在縣境西陲黃河飛一線,剩余六景均在城區(qū),。小橋流水毀于上世紀(jì)1980年之前的城市改建,。
老吉縣人都還記得,當(dāng)?shù)爻勤驈R背后紫陽溪下游,建有一座小橋,,小橋的作用一是用來引溪水灌溉溪右菜田,,二是連通娘娘廟與左邊的戲臺。橋下溪水潺潺,,每當(dāng)廟會唱戲,,女人們站在橋上看戲,熱了便俯身洗浣,,非常愜意,,很多不孕婦女也順便在娘娘廟祈求子嗣。因游人眾多,,熱鬧非凡,,所以被列為吉州一景??上У氖墙袢罩荒芸吹揭粔K殘破碑刻上的斷字,記載著消失的古美景,。
記載有“小橋流水”的碑刻保存于吉縣城南一里處佛閣寺內(nèi),。碑刻為紅色砂巖石,,上有“小橋流水”四個(gè)楷體大字,碑刻右側(cè)有“中華民國念三年夏歷八月十一日被水沖毀,,社人集議因系八景之一,,故呈明□縣長核準(zhǔn)重修”等文字,,碑刻左側(cè)記有“中華民國二十四年□源泉”等文字。
從中可以看出,,吉縣古八景之一的小橋流水于民國二十三年夏(1934年)被流水沖毀,于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重修,,碑刻系重修時(shí)所刊刻,。碑刻整體保存還算完好,,可惜的是碑刻中間已經(jīng)斷裂,,左下角斷裂遺失,。
馮彥山教授介紹說,,吉縣歷史八景之設(shè)與吉縣(州)用名之“昌”之“吉”寓意,可以看到都含有對當(dāng)?shù)孛篮镁爸碌母桧灪蛯η熬暗淖T?。如今,,小橋流水已?jīng)消失不見,但佛閣寺內(nèi)的“小橋流水”碑刻卻承載著吉州古八景之一的美好歷史,。
久遠(yuǎn)的峭壁石刻
伏羲正廟廟前為伏羲巖,,系人祖山主峰,,內(nèi)有伏羲皇帝正殿、樂樓,、鐘鼓樓,、媧皇宮……
廟里山墻邊碼放得一捆捆整齊的木柴引起了我們的注意,,不久前,,這廟里有人住過?馮彥山教授笑著解開了我們的疑團(tuán):為了保護(hù)這些珍貴的文物,先前,,雇了一個(gè)河南籍孫姓老頭守廟,。由于前陣子山里還沒有通電,,老人晚上點(diǎn)蠟燭,、白天獵兔子、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尤其是冬天,,廟里沒有取暖設(shè)備,老人就蓋好幾床被子御寒,。老人得到外界信息的唯一途徑是一臺小收音機(jī),,每天如癡如醉地聽得很過癮,。前陣子,老人家里有事回去了,臨走前把燒飯的木柴碼放得整整齊齊,,看著真有些睹物思人的感覺,。
我們在伏羲殿附近的懸崖峭壁上,,發(fā)現(xiàn)一塊刊于巖石上的清代同治年間的“伏羲巖”石刻,它帶給這座神奇的大山許多遐想和敬畏,。
這塊石刻刊于伏羲殿附近,伏羲殿后有一小路,,路頭是一直上直下的巖石,,攀巖石而下有一緊貼巖壁的小路,,沿小路緩行可直行至刊有“伏羲巖”的巖壁下,?!胺藥r”三字就刊于懸崖峭壁上,巖壁突兀而出,,人遮于巖壁之下,,站在巖壁下有泰山壓頂?shù)母杏X,,另一側(cè)則是萬丈深淵,,道路窄小,灌木叢生,,極目巖下令人心驚而眩暈?!胺藥r”三字為楷書書寫,,筆力雄健而舒展,,刊刻的年代為“同治甲戍暮春”(1874年),距今已140年,,作者為“石艾黃寳□”,刊刻石工為“杜得勝”。
馮彥山教授說,,伏羲在《史記》等資料中記載頗多,,伏羲,,風(fēng)姓,又稱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史記中稱伏犧,。伏羲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為東方青帝是位于東方的司春之神,,又稱蒼帝,、木帝,。《晉書·天文志上》:東方蒼帝靈威仰,。”據(jù)傳說,,生于隴西成紀(jì)(今甘肅天水市),,所處時(shí)代約為舊石器時(shí)代中晚期,。伏羲是古代傳說中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yī)藥鼻祖之一。相傳伏羲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相婚,,生兒育女,,他根據(jù)天地萬物的變化,發(fā)明了占卜八卦,,創(chuàng)造文字結(jié)束了“結(jié)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jié)繩為網(wǎng),用來捕鳥打獵,,并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fā)明了瑟,,創(chuàng)作了曲子。在人組山里,,留下了大量關(guān)于伏羲的神話傳說。
馮彥山教授是土生土長的吉縣人,,是聽著壺口瀑布的濤聲長大的,,退休后一直研究人祖山歷史文化,他說,,在吉縣蒼茫的人祖山中,,保存著伏羲與女媧相關(guān)的眾多建筑,流傳著更多的傳說故事,。人祖山是人祖文化的血脈所在,,留存有大量伏羲,、女媧時(shí)期的文化遺存,140年前刊刻的“伏羲巖”是先輩們對伏羲的一種敬仰和崇拜,。 本報(bào)記者 劉晚
責(zé)任編輯:楊洋